“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

作者:杜若
明仇英画、文徵明书《孔子圣迹图》之《同车次乘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5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每到过年时节,看着国内火热的过年气息,住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更会想念国内的亲人。长长的思念,就像风筝的线绳,一直牵起心中酸酸的感触,飞向遥远的故国。那时才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典故起源于春秋时期,孔子前往齐国途中,听到一个人正在痛哭,哭声很是悲伤。于是他们加快马鞭,寻声望去,看到一个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素带,正在那里失声痛哭。

于是孔子下车,上前询问得知那人叫丘吾子(一名作皋鱼),曾在齐国做官。孔子问他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原来他是为自己的三个过失,痛悔痛哭。在孔子的请求下,丘吾子就将自己的过失告诉他。

丘吾子说:“我少年时期很好学,游学天下,等我回来后,才知道父母都已经去世了,这是第一个过失。我长大后,侍奉齐国国君。国君崇尚骄奢,失去了士人的拥戴,而我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这是第二个过失。我平生的至交好友,如今都离我而去,断绝了往来,这是第三个过失。”

紧接着,吾丘子说了句令后人都痛彻心扉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树想要静止下来,但是狂风却不停止;为人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是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年华逝去不会从头再来;一旦至亲逝去,永远也无法再相见。吾丘子为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痛悔不已。

这句“子欲养而亲不待”从此流传了数千载,时时敲响着子女的心扉。父母在时,犹如参天树木,为自己遮挡风雨。当父母去世后,子女的生命情感像被彻底剪断一样,陷入无比的哀痛。

老人手部护理老人(fotolia)
父母在时,或许每一通电话都会让子女感到是负担。从未想过要温暖一下父母操劳一生的冰凉的双手。(fotolia)

父母在时,常常打电话催着回家吃团圆。那时,或许每一通电话都会让子女感到是负担。当看着父母步入年迈,行动不方便,依然觉得父母是自己生活的负担。从未想过要温暖一下父母操劳一生的冰凉的双手。

可是当他们不在时,没有人再催你回家,没有人再催你吃饭,没有人再慈爱的叫你的小名,那时才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寒凉透彻心际。想着为父母暖一暖双手,永远也无法为他们暖热。

当父母在时,我从来没有觉得“女儿”一词有多特别,有多荣耀,也从来没有落入到心底,从来都是在心门之外,匆匆而过,转身即没。当父母不在时,那时才知道这辈子做女儿,已经做完了。

再温暖的母爱没有了,再严厉的父爱消逝了,无论自己有多大,都像是世上的孤儿,无依无靠,一直不停地漂泊。父母做的好吃的饭菜,含带着母爱父爱的年味,今生今世再也吃不到了,成了世上最昂贵的一道菜,即使花尽金钱也永远买不到的佳肴。

Asian family with adult children and senior parents relaxing on a sofa at home together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失去了都还能找回来,惟独生命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再也无法把父母从另一个世界找回来。(fotolia)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失去了都还能找回来,惟独生命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再也无法把父母从另一个世界找回来。无论有多少钱,也买不到一张通往天国的机票。无论多么想说:“我爱你。”父母也已经永远听不到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何止痛殇千载?它会一直痛在世世代代的子女心里,时时世世提醒着人们,善待父母,赡养双亲。不要留下这辈子做人儿子(女儿)已经做完了的痛悔与遗憾。@*

(事据《孔子家语‧孔子适齐》卷二)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缓缓走进阳光。无尽回合中,我们乘着悠远绵长的时光滑翔,间中有失望有希望,有信仰和也有爱。生命的魅力正在此,有挑战有感动才深具有吸引力。
  • 爸没有显赫的背景,但是有许多的坚持,无尽的爱心、毅力和牺牲支撑着爸完成了他的坚持,我是最大的受益者。爸,我永远爱您!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美德,“夫孝,德之本也”,孝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也贯穿于社会的不同层面。在君王,舜孝感动天,以孝齐家、治国、平天下;汉文帝以孝心事亲、以仁孝临天下,开创中华盛世“文景之治”;在民间,闵子骞以“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的宽容仁爱之心,感动了继母,化恶缘为善缘,成为后世称颂的典范。
  • 母亲最感兴趣的是唐人街的老人中心。那里是些七老八十的人,其中大部分又是台山人。在那里,他们可用台山话说长道短,从盘古开天地讲到乡下的喜庆婚葬,一时哭,一时笑,一时唱,日子过得挺快乐。
  • 电视贺岁节目聒噪着,没人看,家人走进走出准备吃团圆饭。老妈坐在轮椅里,老眼昏花看着从国外回来的六岁外孙女,嘻嘻哈哈逗弄小狗。她忽然举起手似要说什么,又颓然坠下,清一清喉咙慢慢说:“Ergu走的时候,也是这么大……”声音混浊不清的,又转头问我,“老施不知道怎样啰?”
  • 这几年下来,因为在夜校教书之故,披星戴月早已成了习惯,某天下班,车上了高速公路,广播里传来一这首熟悉的卡农,乐声承载的回忆又让我想起了母亲,彰化到台中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却足以让我泪眼婆娑,下交流道后车停在路旁的我泣不成声,情绪再度溃堤……
  • 婆婆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母爱,然而,她对儿孙倾尽心力的付出,表现出她伟大的母爱,她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慈母。
  • 然而,父亲节的缘起,却是一个令人伤感和深思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断地在提醒我们,行孝要及时,莫要等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让人伤痛不已。因此,记住这个深刻的教训,才是父亲节最大的意义。
  • 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个聪慧好学、做事有效率的人。而且,她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什么像什么,往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上一层楼。
  • 中华传统的母亲花又叫忘忧草。(农粮署桃园提供)
    Yoki几乎没有感受过母爱,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长大后,她正憧憬拥有一个自己的幸福家庭时,又被嗜赌的母亲连累,关进了拘留所。这样的成长过程,让Yoki觉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转机出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