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

《幼学》故事(6)黄帝画野

作者:刘如

幼学琼林。(古瑞珍/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606
【字号】    
   标签: tags: ,

第六课:黄帝画野

【原文】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注释】

(1)黄帝:即轩辕氏、有熊氏、帝轩氏或帝鸿氏。传说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2)画:划分。
(3)都邑:五里为邑,十邑为都。
(4)夏禹:亦称禹、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任人。
(5)奠:奠定。

【译文参考】

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区别了都邑的界限、规模。夏禹平治洪水,才奠定了九州和山川的位置。

【读书笔谈】

中国是神州,文化与历史自然从神话开始,古人深信,那就是华夏真实的历史源头,并自称炎黄子孙。既然自豪是神农与黄帝的后人,当然拥有着神传的文化,因此,这一课,主要告诉孩子的就是这片神州文化与地理山川的来历,记住两位圣王祖先的主要功劳。莫忘自己的根本来源。

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鲧的儿子,鲧治水用堵截的方式,最终失败,而大禹治水,反其道而行,建立神功伟业,定下九州,这就是华夏神州来历。

清谢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图,出自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公有领域)

女娲造人、盘古开天,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这些神话就是远古的历史,但是,当进化论的说法取代神造人的说法后,这些故事逐渐地被我们淡忘了,然而不可思议的是,西方《圣经》记载的若亚方舟的故事,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很多人开始相信它真实存在过,那里提到的那场大洪水,据考证,时间上与四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基本吻合,这在完全隔绝的两个文明的远古时期,都有相似的记载,很难想像,它们仅仅是巧合!当然,这些疑问,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说故事时间】

黄帝的神话传说

中国文化是半神文化。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神”和“人”之间的界线不是很严格,天上的神随时可以下凡来,而地上的人也可以上天请求神的帮助。

黄帝是天下的共主,居五帝之首,为中央天帝,是“神”、“人”的最高统治者。相传,黄帝是少典氏的儿子,相貌非常奇特,有四张脸,可以同时照顾着四面八方。南方神农炎帝的子孙蚩尤想抢夺中央上帝的位置,于是和黄帝在涿鹿展开一场大战。

黄帝战蚩尤,汉画像石。(公有领域)

蚩尤的长相也很特别,人面兽身,铜脑袋铁额头,八只手八只脚,喜欢吃沙子、石头和铁块。他有七八十个兄弟,个个都是这个样子。他们擅长制造精良的武器,打仗时,手拿金刀铜斧,非常厉害。

双方对战,蚩尤张开大口,喷吐烟雾,兴起漫天大雾,连续三天三夜,黄帝的部队被围困在浓雾中,迷失了方向,情况十分危急。黄帝就命令风后作指南车,不管车子转向哪个方向,车上的小人永远指着南方。在指南车的引领下,黄帝的大军才能冲出重围。

化险为夷的黄帝召来能施放雨水的应龙,张开双翼,准备使出行云布雨的神通。但蚩尤抢先请来风伯雨师使出了呼风唤雨的本领,顿时狂风暴雨大作,应龙的神通根本无法施展。眼看情势紧张,黄帝命令天女女魃下凡,女魃身上有巨大的热量,所到之处,狂风暴雨立即消失无踪,并且烈日当空。战争结束以后,应龙和女魃都不能再回到天上了,应龙居住南方的深山大谷中,所以南方多雨。而女魃所居住的地方就不再下雨,一片干旱。

为了提振士气打败蚩尤,黄帝还制作了一面特别的战鼓。东海流波山上有一只名叫做“夔”的怪兽,形状像牛,但头上没有角,能够在海中自由进出,每当它进进出出时,都会伴随着狂风暴雨,麟甲闪烁,发出像日月一般的光芒,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黄帝派人捕捉后,把它的皮晾干做成一面鼓。鼓槌则是用雷兽身体里最大的一根骨头做成的。当战鼓擂起时,声响震天,即使在五百里外也能听的一清二楚。最后,黄帝取得了胜利。

明仇英画《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黄帝。(公有领域)

黄帝战胜蚩尤之后,据说蚕神从天而降,献上蚕丝,黄帝命人织成绢布,裁成衣服,又轻又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现蚕也可以吐出相同的丝,就开始养蚕,并把方法教给人间的百姓。

在远古神话中,黄帝是无所不能的。他在泰山会合天下鬼神的时候,就亲自创作了名为《清角》的乐曲,此曲是真正的“天乐”,气势不凡,能“惊天地、泣鬼神”,凡人是听不得的。黄帝曾命人铸造镜子、煮饭的锅子,创制了车、船,发明踢球的游戏。黄帝也命令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律乐;雷公、歧伯整理医药写成医书。

仓颉有四只眼睛,像出《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18世纪绘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黄帝曾开采首山的铜,在荆山脚下铸鼎,鼎的四周雕刻着四方鬼神和珍禽异兽。宝鼎铸成,在祭天庆功的仪式进行到一半时,从天上垂下一条神龙,迎接黄帝和当初跟随黄帝一起下凡的天神返回天庭。

(资料来源: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

点阅【幼学琼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一课,头两句,传授孩子如何看天气,也就是今天讲的气象知识。古人讲天地人三才,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此观天地之象,便可预知很多事情,这里就是一例,孩子们从小学习这些知识,就会懂得看周围事物的变化判断天气。
  • 这一课还是讲天文知识,大家只要读下去,就会发现这本启蒙教材其实知识面包罗万象,人一生中将来读书研究学问、走到社会、用于生活的常见的知识,都会出现在这里,今天我们读来十分深奥,但是在古代,这是小学基本学问,是基础,比如说其中一个作用,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就看不懂古代众多的经典著作。
  • 这一课的各种天文现象都在告诉孩子,一切都有神的主宰,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以便今后读书,看到相关的词语,不仅明白其意,还不会忘记一切都有神灵在看管,俗话说,三尺头上有神灵,孩子们会从小就记住:莫做暗室亏心之事。人的行为必然存在道德底线。
  • 这一课,讲到雪花飘落大地,呈现六瓣,预示着丰年的到来,将来农业会丰收,也就是瑞雪兆丰年的另一个说法,非常富有诗意和文学色彩。学到天文与人事的相连性的知识,也学到了富有文学色彩的表达方式。
  • 郑板桥在五十二岁时有了一个儿子,叫郑麟。老来得子,他自然十分喜欢,对孩子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视,不但注重文化素养,更重视人品道德。
  • 走访香港新界乡村,仍能找到不少昔日私塾(又称“卜卜斋”)的遗迹,是早期为孩童提供基础教育的场所,有许多私塾都是由族人的祠堂借用空间以教学。在英国接管新界的1898年前,有近500所“卜卜斋”,可见私塾教育的盛行。位于香港沙头角上禾坑村镜蓉书屋,是少数专为教学用途而建的书室。
  • 吴兢据实写史,不因宰相张说的要求而更改史实;袁枢秉公修史,不以章惇为同乡而粉饰其过失。
  • 韦述兄弟都是杰出的人才,卢植为读书人的楷模。
  • 毛遂自荐。(清玉/大纪元)
    就像放在囊中的锥,尖端会刺透囊袋显露出来,才能出众的毛遂,一遇到机会就显露出本领。终军志向远大,入京时丢弃出入关隘的信符,表示出关后不再复还。
  • 太尉张颢敲破山鹊化成的圆石,得一金印;太守孟尝改革弊政,离去的珠蚌又自动返回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