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网易娱乐 - App Store

【元朝名臣】尚儒学的蒙古答剌罕

作者:洪熙

哈剌哈孙平日不苟言笑,自有威严之相,并且善于骑射。图为元人《猎骑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9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答剌罕,不是某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官号。这个词的本意是“自由自在的人”,最早是中亚印欧民族吐火罗统治者头衔,在南北朝的时候为柔然人(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蒙古人的祖先之一)所用,后多被草原民族所使用,成为“专统兵马事”的武职官号。

得世祖器重

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录用功臣子弟,命哈剌哈孙担任宿卫官,并承袭先祖官号“答剌罕”。

哈剌哈孙自小就不苟言笑,见识和领悟力都远超其他孩子。年纪稍长,善骑射,习蒙古文,喜爱儒家学说,听到有儒士谈论经典就很高兴。

哈剌哈孙担任宿卫官时,勤勉谨慎、尽职尽责。有一次,他跟随忽必烈外出打猎,无意间被马绊倒,伤了面颊,他还是照常当值。忽必烈命御医为哈剌哈孙诊治,愈加器重他。忽必烈曾叮嘱真金太子:“答剌罕非常人可比,你可要善待他。”

有一次,哈剌哈孙跟随忽必烈外出打猎,无意间被马绊倒,伤了面颊,他还是照常当值。图为元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公有领域)

断案公允 保百姓性命

至元十八年,元军平定江左,将廉、钦二州赐封给哈剌哈孙。至元二十二年,任命哈剌哈孙为“大宗正”。大宗正府为元代司法机构之一,是中央审判机构,审理蒙古、色目人和皇室宗室案,不受御史台监察,和中书省、枢密院并列。

当时郡县抓获的盗窃、欺诈的罪犯,都要报大宗正府裁决。各地有上报判决死刑的案件,哈剌哈孙仔细查看犯人供词,稍有疑点,就勒令重审。结果最终上奏判处死刑的,只有六十人,其他人均被赦免了死罪,有数百人因此得以保住了性命。

元朝纸币发行以后,京师出现伪造纸币案,牵连了上百富户。哈剌哈孙详查案情,免除了无辜之人的罪过。

元朝纸币发行以后,京师出现伪造纸币案,牵连了上百富户。哈剌哈孙详查案情,免除了无辜之人的罪过。图为1287年元朝至元宝钞。(PHGCOM/Wikimedia Commons)

保定路有五个地方遭遇了旱灾,米价上涨,按规定缴纳贡米时,有当地百姓到京畿用低价买米回去上交。经管的官员以此为罪,抓了一些百姓。案件到了哈剌哈孙那里,他为百姓开脱说:“舍弃贵的,去买便宜的,是百姓正常的买卖活动,这算什么罪过呢?”把被抓的百姓都放回去了。

治理湖广 保境安民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哈剌哈孙官升荣禄大夫,出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湖广南接交趾、占城,西临蜀地,西南与南诏接壤,东连吴地、会稽,全境有上万里,所辖地区幅员辽阔、所居民族众多,还不时有盗贼出没,劫掠商旅,素以难治理闻名。

哈剌哈孙到任后,审时度势,革除地方弊政,精简行政官员,安抚军民,恩威并用。无论是赋税钱粮,还是司法刑狱,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还亲自挑选士兵、制定方略,平灭了境内的强盗劫匪。

1294年忽必烈去世时的元朝行政区划。(公有领域)

至元三十年(1293年),刘国杰奉命率军出征讨伐交趾,军队需要通过湖广地界出境,哈剌哈孙告诫所有随军将士,“不得侵扰我辖区内的百姓。”当时有个士兵抢了百姓的鱼和蔬菜,哈剌哈孙杖打了这个士兵所属队伍的千夫长。由此官兵皆知军纪如山,全军肃然。

不久之后,朝廷下旨,征调万户湖湘富民前往广西屯田,为征讨交趾的军队做后援。哈剌哈孙认为此事不妥,便派密使入京上奏:“让百姓迁徙到瘴气缭绕的地方,这事很难办到,而且百姓还会因为怨恨而产生叛乱。”下属官吏抱着征调百姓的文件来请他签署时,哈剌哈孙没有批复。官吏再请签署,他回复说:“暂缓执行。”几天之后,派去上奏的使者返回并带来消息,朝廷取消了这个旨意。富民们都非常高兴。

湖南宣慰使张国纪建议,想要按照唐、宋末年税制,向百姓征收夏税。哈剌哈孙说:“这是亡国弊政,圣朝怎么能够推行呢?”于是上奏反对,阻止了这项税负的施行。

尚儒学 建庙学

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哈剌哈孙官拜江浙行省左丞相。到任七十天,竟然“革弊兴利七十余项”。后被元成宗召回朝中,拜中书左丞相。到任后,罢斥追名逐利之徒,以“节用”“爱民”为行事准则。遇到大事,一定会召集诸位儒臣商议。

哈剌哈孙以天下为己任,退朝后,常延请各国使者,查访各地民情得失、吏治以及人才任用等情况,并采纳可行的建议,推行政令。

哈剌哈孙在中书省引导儒生们讨论古籍中关于尧、舜、禹、成汤、文王、武王这些圣君,以及皋陶、后稷、契、伊尹、周公、召公等名臣事迹。元大都本没有孔子庙,国学设在其它官署中。哈剌哈孙感叹说:“京城是首善之地,风化都从这里流传出去,这里不可以没有国学。”于是奏请营建庙学,亲自选择名儒担任学官,奏请近臣子弟入学学习。

后人评价哈剌哈孙:素来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远远望去自有威严;为人刚直磊落,行事至诚皆出于天性,又蕴涵着犹如江海一样的度量;不威而令行,不言而人服;“端委雍容而朝廷尊安,天下受其赐”。@*#

参考资料:
《国朝名臣事略》卷四
《元史》卷一百三十六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纣王在鹿台自焚后,周武王对姜子牙说:“要另当检出纣王骸骨,以礼安葬。”姜子牙领命,吩咐军士检点纣王遗骸,具为衣衾,以天子之礼殡葬。
  • 长久以来,一提起元朝,很多人认为元朝残暴,或许历史的真貌并不像我们想像的一样,亦或者是人们不太了解,有意无意夸大了元朝的残暴。
  • 木华黎,大蒙古国开国功臣。其为人沉稳刚毅,足智多谋,他有一双及膝长臂,其人善射,可挽二石(二百斤)强弓。在跟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的诸多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并数次救成吉思汗于危难。大蒙古国成立后,因其显赫功勋,成吉思汗封其为国王。在蒙古帝国,木华黎是第一个受封王位之人。
  • 少年时代,康里巎巎因受父亲不忽木的熏陶,很喜欢汉学,广博群书。在正心修身方面,他深受大儒许衡、父亲不忽木和兄长的影响。康里巎巎成年后,担任宫廷护卫官。远远望去,见其神情凝远,身上流露着贵族公子的气质。
  • “一时全大节,千古仰清尘。(宋代李廌)”千百年来,苏武节已成为中华传统价值展现的一座丰碑。那么,对于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时的人类社会,又有那些启示呢?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国语》有句名言:“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深入险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迹因而被收录在史书“忠义传”中。(志清/大纪元)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李纲虽是一位文官,却像一道坚固的长城,守卫北宋都城开封,连金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李纲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