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07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文君报导)冒着酷暑,头顶烈日。七一主权移交日,香港各界第十五年在七一走上街头,今年的口号是“结束一党专政,拒绝香港沦陷”。
许多熟悉的面孔,又再见到。还有一些新的面孔涌现。有家长带着年幼子女游行,酷热天气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由民主理念。不少团体在游行路线设立街站,表达他们守护土地家园的愿望,以及捍卫本土粤语文化、自由文艺创作等诉求。


团体斥劣质院舍 倡8+8安老空间

因应香港政府就安老院舍最低人均面积仅6.5平方米的条例规定,及早前发生的“剑桥之家”虐老事件及“康桥之家”性侵事件,“永别剑桥康桥工作小组”七一在湾仔设街站,展示劣质院舍寝室模型,并有市民现场试用模型,体验长者在院舍“被约束”惨况。
工作小组的林小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时政府修例规定院舍人均面积为6.5平方米,只有一张半乒乓台大小,我们希望院舍总人均面积可改为16平方米,即8+ 8方案,其中,8平方米为寝室,8平方米为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厕所和浴室等。”
林小姐表示,小组提出的8+8方案,希望院舍寝室8平方米,可容许轮椅畅通出入、有足够的空间护理及扶抱,同时有个人物品收纳空间;另外8平方米共用空间,是希望包括有社交活动、复康及运动空间,及无障碍厕所等。
林小姐透露,目前长者院舍环境差,居住在院舍的长者日常生活除了吃就是睡,而无其它活动。小组希望院舍有康乐设施,“因为长者身体差,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床上,(院舍)甚至将其绑在床上,身心受虐。时下台湾和日本都有自立支援,只要有复康治疗师支援,老人的身体不会衰弱得这么快,亦无须整日睡在床上,甚至坐轮椅的长者都可以自己拎着拐杖行走。”
小组呼吁社会关注长者生活质素差、居住空间狭窄、卫生环境恶劣,及易爆发感染等状况。
横洲村民呐喊:何处是吾家

东北三省、横洲/干坑绿化带、大屿山、以及新界各散村居民,同样面对土地被政府规划发展,及地产商强横收回土地等问题,村民进行了数年的抗争。七一他们再次走上街头。
村民表示,随着立法会议员朱凯迪遭死亡恐吓,终暴露出政府欺善怕恶、官商乡勾结、先斩后奏等零咨询的规划模式。
横洲绿化带发展关注组代表周小姐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走出来是向香港人讲清我们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土地问题。由头到尾我们都想知道怎么样解决这件事,因为我们都是一群被动的村民⋯⋯希望政府可以多些聆听我们的诉求。”她说希望政府能令村民清楚了解未来的具体规划,令村民无需睡在街上。
关注组更强硬表明誓与土地共生死的立场和态度:“既然政府不结束‘官商乡黑’的土地房屋政策,硬要清拆横洲,村民下年只好在堆土机前,用身躯守护家园,让当权者看见‘土地正义’。”
蕉径村民 用竹竿敲击生命乐章

位于上水的蕉径村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相对于喧嚣的市区好似世外桃源,村民同样于七一走上街头,带上他们耕种的蔬菜,用竹竿敲击出属于他们的生命乐章,表达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良田,愿与土地共存的心愿。
村民日晴表示,政府以搞农田为名,实则想赶走原有村民,官商勾结,进行土地掠夺,将村民的美好良田家园拱手相让予财团组织或地产商。
“港语学”团体捍卫粤语母语教学

九七后,港府一直在香港推行“普教中”计划,引起外界担忧本后的中共因素试图利用全面推行普通话教授中文以取代粤语教学,冲淡本土文化。今年更教育局引述内地学者称粤语不是母语,令港人的忧虑加深。
五年前成立的团体“港语学”是为守护广东话粤语而诞生。浸大中医系五年级学生陈乐行表示,有大学生为反对普通话教学而预备停课,他们会支援其上诉。而对于中小学,他们则采取劝说其为教学效果考虑改回采用广东话母语教学,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年来普教中学校首度减少,至少有9间中小学已经重新使用粤语教学。
香港修理 维系港人港情

2014雨伞运动后,不少大学生开始走入社区,深耕民主理念,希望唤回昔日香港狮子山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与情怀。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Peter三年前透过Facebook加入“维修香港”团体,他说,三年期间,他与其他长期深入社会服务市民的几十名会员一起,帮助基层市民维修家中电器及设施,实践伞运后“深入社区,散落民间”的宗旨,助小市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他说:“政策对好多市民来讲很遥远,而在政治服务和政治维修过程中,眼见一些人发生改变。透过这些服务,与市民建立了一些关系,拉近了社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说,过程中也感觉自己在成长。更希望社区变得更加美好,以前社区之间的互助精神能开枝散叶,令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责任编辑:明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