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战将”薛仁贵故事(3)

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的不朽传奇

作者:柳笛
小男孩,自幼学习骑射,长大后有幸成为一员精兵。图为九岗原北朝墓壁画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9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艺”中的必修课,更是战场上杀伤力极强的兵器。因而,无论文人还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项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人们也用“百步穿杨”“箭不虚发”等辞藻赞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术。

恰巧,文武双全的薛仁贵大将军也是弓箭手中的翘楚。还记得他第一次出征时的情形吗?“着白衣,握戟,腰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1]俨然一位威风凛凛的骑射高手啊!当然这还不算什么,薛仁贵可是凭借高超的弓矢功夫,立下流芳青史的奇功呢!

在大唐西北边境,有九大姓氏联盟的“九姓铁勒”部落,原本与唐交好。龙朔元年(661年),新首领聚集十万大军,在天山反叛唐朝。薛仁贵作为副将,带领征讨叛贼的王师。临行前,唐高宗设宴壮行,准备赐铠甲给薛仁贵。他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古代擅长箭术的人,能够射穿七层厚的铠甲,你试试射五层怎么样?”[2]

高宗说的,正是春秋时期的神射手养由基,不仅能百步穿杨,还一箭射穿七层铠甲。古人的绝技令人追慕,不知在今天是否还有人传承?薛仁贵从容领命,向五层铠甲射出力道精深的一箭,果然层层洞穿。高宗大为惊叹,一千多年后,神射重现人间!他立刻赠予更为坚固的战甲。天子看似随心的一句话,竟然见证了薛仁贵的通神箭术。唐军中有这样一位大将坐镇,何愁不能凯旋?

唐高宗李治。(公有领域)

等到了天山,大战在即。九姓铁勒先派出几十名勇士向唐军挑战。薛仁贵大展神威,挽强弓、射飞箭,嗖嗖嗖一连射出三箭,敌方三人应弦而倒。其余人见了,斗志全无,立即下马请降。为绝后患,薛仁贵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九姓铁勒败军,擒拿三名首领,大破铁勒部落,从此边境无忧。

这仗打得有多精彩,这战绩有多么振奋人心?听听军营里传唱的歌谣就知道了:“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3] 同时代的王棨作《三箭定天山赋》盛赞:“弓一弯而天山未定,箭三发而铁勒知归。”[4] 哪怕到了明朝,还有人作诗称颂:“三箭将军射,声名天壤传。谁是挂弓者?千年能比肩。”[5]

兵法中说:“三军可夺气。”[6]两军临阵,削弱对方士气和斗志,远比直接以武力硬拼更容易取胜。薛仁贵有搏战之勇,亦有运筹之智,凭借天下无敌的箭法,挫败十万大军,堪称千古奇功。在世代流传的“薛仁贵征东”传说中,人们也把这段史实移花接木,放到薛仁贵攻打高句丽的故事里,足见“三箭定天山”的事迹多么深入人心。

白袍战将薛仁贵。(古瑞珍 绘图/大纪元)

“三箭定天山”的传奇并没有结束,薛仁贵在晚年时,又因当年的威名赢了一场大仗。永淳元年(682年),薛仁贵将近70岁时,又奉命征讨在山西作乱的突厥军队,史称“云州之战”。一开始,突厥兵四处打听:“唐朝领兵的将领是谁?”听说是薛仁贵,他们还不肯相信:“我听说薛将军在流放象州时就去世了,怎么可能死而复生?”[7]

作战时,薛仁贵故意取下头盔,以真面目展示给突厥人。敌军一见,果然是当年以箭术闻名的老将,大惊失色后下马拜见,主动撤退。薛仁贵老当益壮,立刻挥师进击,一战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多人、夺取牲畜三万多头,取得云州大捷。

可惜的是,这位大将在第二年就去世了。作为戎马一生、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薛仁贵享年七十,也算是高寿的老者了,即使在生命的尾声,他也依然为了守护大唐上阵杀敌。或许,正是由于精妙箭术和报国雄心,薛仁贵能从无名小子变成大唐英雄榜中的佼佼者。而且时至今日,有关他的传说依然盛传不息!(本系列完)@*#

参考资料:

[1][3]出自《旧唐书》卷83。

[2] 《旧唐书》卷83: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

[4] 出自《全唐文》卷770。

[5] 出自陈棐《祁连山》。

[6]《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7] 《新唐书》卷111:突厥问曰:“唐将为谁?”曰:“薛仁贵。”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

点阅【“白袍战将”薛仁贵故事系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当时薛仁贵西征九姓铁勒(9个回纥部落联盟),他艺高人胆大,单骑冲入敌阵,对上敌军数十位大将的包围,他从容的挽弓射箭,一出手便连杀三员大将。
  • 贞观治世中,绛州龙门、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种田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骑射,却无力改变贫贱的生活。于是,他想到一个“捷径”:迁祖坟,改风水。
  •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时唐军开疆拓土,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版图达到唐朝之最。风云际会的时代,正是英雄大显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贵,也在此时正式开启他建功立业的征途。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大将岳飞,在一片哀音中谱出不一样的声调。
  • 公元1127年,赵宋的年号从“靖康”改为“建炎”。宋高宗登基称帝,历史正式从北宋过渡到南宋。20多岁的新天子,对金人是战是和仍然是举棋不定的态度。同样年轻的岳飞,却呈上一封言辞恳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飞早期从军抗金,虽然职位低微,却凭借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将宗泽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泽,却不赞同他的作战方式:“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远超古代的良将。但是你喜好野战,不是万全之计啊。”岳飞的回答,却有着过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国最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诞生在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一户农家。他祖上世代务农,父母过着清苦的日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却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朱勃二十岁当县令。过了二十年,马援当将军,朱勃还是县令。不过,两家人关系一直很好。及至马家遭冤,正是这位平凡的老朋友,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到底互相了解,感情深厚。当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做得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