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03月16日讯】中国有句俗语:有理不在声高。它指一个人如果站在有理的一方,不需要用很大的声音表达出来,别人也会知道。在一些民主法制的国家,有理确实不需要声高,因为在法庭上,法官给你自由陈述的机会,如果你故意表现地歇斯底里,反而让法官觉得你藐视法庭,最后适得其反。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人治大于法的国家,封建社会里皇帝是法律的制定者,他说的话就是金科律令,除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文官也有刑不上大夫的保障,真正没有保障的是平民百姓。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包青天这样的清官,给他们有理不在声高的机会,更多的时候有权有势才是有理,所以那些遭遇不公正对待的人,不再相信有理不在声高,他们认为只有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只有用更大声、更歇斯底里的方式,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给官员施加压力,从而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所以缇盈救父、侧美案这类反映进京告御状的故事在民间脍炙人口,中国老百姓都有这样一个告御状情节,他们认为不管底下的官员再怎么嚣张跋扈,至高无上的皇上是英明神武的,他们需要用大声疾呼来引起皇帝的注意。
中共建政后,一直对内对外宣传中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这份承诺兑现了多少,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都设有接受民情民意的信访机构,每天一大早,这些机关的门口,都会是熙熙攘攘,你在那里会听到各种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到信访办的人或多或少有些冤情,为了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围观群众的同情,他们习惯上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虽然这样的做法有点不理性,甚至是无理取闹,但是很多人的诉求因此得到了解决。中国有句古话:赤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众面临到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时,也就无所顾忌了。
现在随着自媒体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社交软体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当发生一些关乎自身利益的事,当事一方不管有理没理,都会把有利自己的证据资料发到网上,希望通过振臂一呼,来引起网民关注。中国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大焖锅,虽然宪法规定了公民有游行、集会、结社的权利,但是现实生活中受到很多限制。网路的自由、开放、和传播及时,让中国人找到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每当发生一些可以吸引公众眼球的事件,会在网路上引发热火朝天的议论,这些线民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把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投射到当事的一方,然后两方支持者唇枪舌战。 这个时候如果当事的一方认为有理不在声高,不做任何辩解,始终保持沉默的话,那么他可能已经处于劣势,随时会面临网路的暴力。
中国社会现在很浮躁,每个人都在提高自己的音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凸显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自己的声音被淹没。所以有中国人的地方,声音分贝也是最高的,以至于在外国人脑海中留下了中国人很吵的印象。中国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菜市场了,每天你走到它的门口就会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大,有些人还用起了大声公,生怕别人不知道。当你走过摊位,相邻的两位摊主还会热情的拉客,有时他们相互看不对眼,甚至会打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如果酒酿得好,就算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这句话和有理不在声高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当前的社会处境让中国人不得已提高声音,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声高就能解决,希望将来有一天中国真正走上自由民主法制之路,到那时候有理就不再需要声高了。
责任编辑: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