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故事系列(3)

萧何月下追韩信

作者:柳笛
《萧何追韩信图》(局部),日本江户时代画家与谢芜村绘,京都野村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3532
【字号】    
   标签: tags: , , ,

秦朝灭亡,胸怀远大抱负的兵仙韩信,在各路诸侯中把目光转向处于困境的刘邦。公元前206年,他仅带领3万兵马奔赴汉中,韩信就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员。历史告诉我们,韩信最终成为刘邦的大将军,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这一切,要归功于刘邦身边的谋士、未来的西汉宰相萧何。而在遇见萧何之前,韩信过着比在项羽帐下还要不得志的生活。刘邦备受项羽排挤,又被困在封地,心中感到极度的悲愤。加上他缺乏远见卓识,根本没有精力发掘人才,只封韩信做了“连敖”。

在刘邦手下,韩信做着在历史上得不到注解的官职。他忍受着不公正的待遇,直到有一天犯了死罪。行刑时,与韩信一起要被砍头的13人都已被斩首,马上就轮到他了。面对死亡的威胁,韩信毫不畏惧,反而骄傲地仰天而视。恰好刘邦的故交夏侯婴经过,韩信义正词严地说:“汉王不是想打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

夏侯婴感到很奇怪,一个犯了军法的人,竟然能够慷慨陈词,而且一句话就点明刘邦的真实想法,可见他的见识与才学非同一般。夏侯婴又打量韩信,生得高大威武,果然是位壮士。如果杀了他,刘邦不就损失了一个好帮手吗?于是,他就做主放了韩信,又跟韩信聊了几句,发现他的确本领非凡,立刻把他推荐给刘邦。

韩信题跋像,出《晚笑堂画传》。(公有领域)

遗憾的是,刘邦看不出韩信的经天纬地之才,碍于朋友的面子,封他做了“治粟都尉”,掌管军粮。可是韩信的志向是成为领导大军的将帅,发挥他的谋略、兵法,平定天下。

幸运的是,这个职位让韩信有机会接触了萧何。几次交谈后,独具慧眼的萧何发现、也深信韩信是天降的神将,能帮助刘邦走出汉中、和项羽一决胜负的大将军!萧何也明白,如果不能授予韩信应有的职位,他一定会另投明主,因而多次向刘邦举荐,希望他能迅速为汉室效力。

那时,汉营中弥漫着思乡的情绪,很多将士逃跑。韩信等了许久都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对汉营也非常失望。一天,韩信悄悄地走出军营,准备离开。萧何一听说韩信逃跑,顾不得告知刘邦,立刻亲自出马去追韩信。

听到萧何逃跑的消息,刘邦勃然大怒,仿佛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覆命,刘邦欣喜之余怒气不减,责骂他:“你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臣没有逃跑,臣在追逃跑的人。”问他在追谁,萧何回答“韩信”。

刘邦哪里肯信,又骂他:“逃跑的将士有几十个了,你都不去追,偏偏要追韩信,你在骗人。”萧何却从容地解释:“那些将士很容易得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国士无双’。”他还提醒刘邦,如果只是想在汉中称王,韩信没有什么用;如果想要争夺天下,必须要依靠韩信才能成事,全看刘邦自己的打算。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他和韩信的故事被后人称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纪元)

刘邦诚实地回答想要东征。萧何继续劝说:“您要是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效力;如果不能重用,他迟早还要逃跑的。”刘邦同意封他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韩信做将军,他还是要走。”刘邦只好封他做大将军,并准备派人把韩信召来。

萧何又说:“您待人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军就像招呼小孩子一样,这正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如果真想任命他,请您选个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在广场上修建拜将台,举行隆重的仪式。这样才可以。”刘邦彻底让步,全都照办。

在萧何的努力下,韩信终于成为大将军。这其中,最感人的情节,要属萧何不顾一切追赶韩信的举动,这也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半句的由来。或许韩信已经对刘邦失望,却被萧何的精诚打动,愿意重回汉营,襄助刘邦。

民间历来也流传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汉中有一条河水名“寒溪”,据说就是萧何与韩信相遇的地方。当年韩信跑到这儿,因为河水上涨不能渡河,萧何才有机会追上他。后人也在这里树碑立传,纪念历史上这动人的一幕。(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史记》《汉中府志》)@#

点阅【兵仙韩信故事系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鸿门宴之后,项羽率领诸侯进入咸阳。当时秦王子婴虽然是败国之君,仍是王的身份,项羽不仅没有给他应有的礼遇,反而杀了子婴和所有秦国的王族、宗室和大臣,又一把大火烧了咸阳宫和秦始皇陵,大火三个多月不灭。这场大火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巨大破坏,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辛苦建立起来的所有档案和先秦以来众多的文化典籍毁于一旦。秦以前华夏文明数千年的记录几乎都被付之一炬。
  •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六月,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斋戒、沐浴、具礼,拜韩信为大将军。拜将之后,刘邦问韩信可有妙计回到关中。汉军兵弱将少,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因此刘邦也没有更高的目标,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做关中王。 韩信首先指出刘邦东争天下,最大的敌人是项羽,他请刘邦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羽相比,谁强谁弱。
  • 彭城大捷之后,项羽把刘邦当作主要目标。他调整兵力,联合了齐、赵、魏等国和九江王英布准备南北夹击,直捣关中。正在这时,归属刘邦的魏王豹见刘邦势衰,起了叛逃之心,与项羽联手,计划从侧面夹击刘邦。刘邦必先派辩士郦食其前去劝说,无功而返。不得已刘邦只能再次起用韩信,任命他为左丞相和大将,和曹参、灌婴等率兵击魏。
  • 齐国地大人多,实力雄厚。楚汉相持,齐国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赵国被破后,齐国为防止韩信进攻,派了二十万大军在边境严阵以待。尽管刘邦阴险狡诈,又夺韩信兵权,韩信对汉仍然忠诚如初。他马上招兵买马,重组了一支新军,为攻打齐国做准备。韩信治军有方,招募的新军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成了善于作战的精兵。刘邦担心新军人数不足以对抗齐军,调曹参和灌婴来帮忙,顺便监视韩信。
  • 韩信在历史上做了刘邦的大将军,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的千金报德、胯下之辱被传为佳话,后人赞誉韩信是个有大忍之心、知恩图报的人。那么韩信又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大将岳飞,在一片哀音中谱出不一样的声调。
  • 公元1127年,赵宋的年号从“靖康”改为“建炎”。宋高宗登基称帝,历史正式从北宋过渡到南宋。20多岁的新天子,对金人是战是和仍然是举棋不定的态度。同样年轻的岳飞,却呈上一封言辞恳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飞早期从军抗金,虽然职位低微,却凭借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将宗泽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泽,却不赞同他的作战方式:“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远超古代的良将。但是你喜好野战,不是万全之计啊。”岳飞的回答,却有着过人的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