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轶闻录

大唐将军在家做饭?李勣为姐煮粥烧了胡子

作者:洪熙
李勣生性友爱,为生病的姐姐煮粥时曾不小心烧到胡须,示意图。(清玉/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930
【字号】    
   标签: tags: ,

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感念他的功德,就赐他李姓,所以他也叫“李世勣”。唐高宗永徽年间,世勣为避唐太宗世民的名讳,就改为单名勣。他一生历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和卫国公李靖平定边夷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是个志怀忠义的纯臣。

不重私利、感念故主的恩义将军

隋朝末年,李勣投靠李密。当时因闹饥荒,他建议李密夺取黎阳粮仓。李勣当天攻下粮仓,遂即开仓放粮,救济了几十万的百姓。也因此在十天之内,招募了二十多万兵卒。每次征战,李勣都把得到的金帛,悉数分给所有的将士们。

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就率众归降李渊。当时的千里疆域,东到大海,南临长江,西至汝州,北及魏郡都受李勣统辖。李密归降李渊后,有人劝李勣趁机借着个人名义,把这些土地和百姓献给大唐。他回答说:“魏公(李密)已归大唐了,这些土地和百姓也都是归魏公所有。我现在上表请献,就是在为自己邀功,用这种方式取得富贵,将是我的耻辱。你们应当登记各个州县的数目和军民人口,先上报给魏公,再由魏公亲自献给皇帝,这样就不会夺取魏公的功劳了。”

李勣详细登记好各州县的军民情况后,就全部交给李密,由他献给朝廷。李勣没有因为李密失败,就趁机邀功请赏,获取富贵。

唐高祖李渊知道后,高兴地说:“徐世勣感念恩德,推让功劳,真是一名纯臣。”李渊感念他的胸襟,就赐他李姓,并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并赐给他良田五十顷。

后来,李密反叛被杀,李勣作为他的旧部,非但没有避嫌,还上奏高祖请求安葬李密。李勣全军缟素,准备了全套的仪仗队,为故主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李勣披麻戴孝,将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修建的坟墓高达五丈,他为昔日的故主保全了最后的尊严。朝野上下都认为他是个讲恩义的将军。

清殿藏本李勣画像。(公有领域)

战将镇守边塞 胜过修长城

武德年间,李勣随太宗平定窦建德,降伏王世充,击败刘黑闼、徐圆朗;贞观三年,击败突厥,战功显赫,遥领并州大都督,在并州共十六年。贞观十一年,改封为英国公。唐太宗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只会修筑长城以防备突厥。朕今天委任李世勣驻守并州,就使突厥畏惧地逃走,边塞安宁,这不是远远胜过修建长城吗? ”

贞观十五年,李勣奉命追击薛延陀,大获全胜,但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医生开的药方里有一味是龙须灰。太宗想了想,就剪掉了自己的胡须,烧成灰烬后为他调药。李勣感动不已,一个劲儿地叩头,甚至都叩到出血,太宗说:“我是为社稷着想罢了,不需要深谢。”

贞观十六年,太宗册立李治为太子,太宗就命李勣辅佐他。一次宴会上,太宗对李勣说:“朕将来想把皇子托付给你,思考再三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合适的人了。昔日你不会抛弃李密,今日又怎么会辜负朕呢!”李勣流着眼泪辞谢,还把手指咬到出血。在宴会上,李勣喝醉了,太宗还脱下衣服亲自披在他的身上。

贵为国公 亲自下厨为姐姐煮粥

李勣军功显贵,出将入相,威震一方,但他日常居家,还是恪守着素朴的手足之情。他的姐姐生病了,李勣亲自为她下厨煮粥。

因为灶火烧得太旺,一不留神竟烧掉了自己的胡子。姐姐看着他说:“府里的仆人那么多,你又何苦为难自己呢?”李勣说:“我亲自煮粥难道是因为没有人照顾姐姐吗?姐姐年老了,我也年老了,我想多为姐姐煮几次粥,但我还能煮几回呢?”

李勣曾对别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无赖,逢人便杀。十四五岁时,因为国家混乱,我被迫当贼,心中见谁不顺,举刀就杀。十七八岁时,我又成了‘好贼’,上阵杀敌。到二十岁时,我成了一员天下大将,带兵征讨暴虐,拯救了数不清的百姓。”

唐朝总章元年(668年),李勣攻打高丽、平壤凯旋而归,翌年因病去逝。他去世后,高宗李治罢朝七日,亲自在未央宫的古城楼上哭着为他送葬,并仿照汉朝霍去病、卫青的墓塚,将他的墓塚也依照山形而建,以旌表他抵御外族、稳固国本的显赫军功。@#

(事据《八德须知全集》初集卷二;《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点阅【历代名人轶闻录】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雍正十年,平郡王福彭担任定边大将军,奉命出征准噶尔,方观承作为谋士跟随平郡王一起出征。图为《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格登鄂拉斫营图》,描绘乾隆二十年(1755年)阿玉锡率清军追击准噶尔汗达瓦齐至格登山之情形。(公有领域)
    清朝封疆大吏方观承面临死劫,算命先生说:“除非你做了天大的好事,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才有可能化解这场灾难。”到底怎么做才能救下那么多人呢?
  • 李卫不识几个大字,奏折都要下属田芳写,但他敬重有才的人。田芳在公堂上的直言顶撞劝谏他,他不但没惩罚,反而替田芳捐了官职,可以说是勇于服善。
  • 被誉为“兵仙战神”的韩信,无疑是楚汉争霸时期响当当的主角。他在五年之内,襄助汉室打天下,终结秦末群雄纷争的混乱局面。都说乱世出英雄,韩信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从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言行和志向。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大将岳飞,在一片哀音中谱出不一样的声调。
  • 公元1127年,赵宋的年号从“靖康”改为“建炎”。宋高宗登基称帝,历史正式从北宋过渡到南宋。20多岁的新天子,对金人是战是和仍然是举棋不定的态度。同样年轻的岳飞,却呈上一封言辞恳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飞早期从军抗金,虽然职位低微,却凭借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将宗泽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泽,却不赞同他的作战方式:“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远超古代的良将。但是你喜好野战,不是万全之计啊。”岳飞的回答,却有着过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国最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诞生在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一户农家。他祖上世代务农,父母过着清苦的日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却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艺”中的必修课,更是战场上杀伤力极强的兵器。因而,无论文人还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项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人们也用“百步穿杨”“箭不虚发”等辞藻赞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