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10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何坚报导)近年来中共“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强推去杠杆和国企、税制等改革,推动国企通过收割民企和中小企业来做大做强,引发民间“国进民退”的舆论反弹。不过,日前中共发布国有资产最新数据,有自媒体翻了翻中共家底,发现公有经济已名存实亡。
中共人大近期审议了国务院提交的国有资产报告及国有金融资产报告。知名自媒体“鹰盲”借此分析了国有资产最新数据,发现在中共巨额债务的侵蚀下,“公有经济”无论如何都成不了主体。
中共明面负债44.9万亿
中共政权明面上到底欠了多少债?
根据中共财政部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末,地方政府(明面)债务余额164,706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770.16亿元,政府债务余额合计29.95万亿人民币。
不过,中共政府欠下的负债,可不仅仅是中央国债和明面上的地方债。本文不提地方政府不计入账面的、规模数倍于明面负债的隐形债务,仅仅就账面上的负债而言,中共政权还背负有政策性银行债以及政府支持机构债等债务。
据中共财政部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截至2017年末,中国政策性银行债券规模为133,892.28亿元,政府支持机构债14,794.90亿元,合计14.9万亿元。
也就是说,截至2017年末,中共政府需要偿还的总负债合计29.95+14.9=44.9万亿元。
中共行政净资产20.4万亿
一直以来中共政权所占有的国有资产有多少,以及是否足够偿还债务,都是未知数。现在中国民众终于可一窥虚实,看看中共还有多少家底可以折腾。
根据2018年10月24日中共公布的国有资产报告,截止2017年底,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等行政事业性机构,所持有的国有资产净资产为20.4万亿元。
这些国有资产主要是政府办公设施、学校医院以及保障性住房等非盈利性资产,其中包括即使是贫困地区政府都会修建的、气派的政府办公楼。
中共20.4万亿元的行政净资产,当然背负不起44.9万亿的债务,其中24.5万亿的债务缺口,需要中共的“公有经济”来兜底。
现实中,中共也不太可能卖掉党官们的政府大楼去还债。重点是,中共即使砸锅卖铁、卖光所有的行政资产后,其公有经济的家底能否填补得了政府负债的无底洞。
翻开中共“公有经济”家底
中共“公有经济”的家底有多少?
根据中共国有资产报告,2017年底,国有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中,国有股份净资产分别为50.3万亿和16.2万亿,合计66.5万亿。
也就是说,中共“公有经济”的家底在去年底时有66.5万亿元,填补政府的债务窟窿似乎绰绰有余。不过,真这样还债的话,中共的“公有经济”就会彻底丧失主体地位,国有企业整体上会变成民企。
因为国企股权结构,除了处于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份之外,还有民营资本和外资股份。国有股份一旦低于50%,国企就成民企,公有经济就成为民营经济。
截至2017年底,国有非金融企业中,国有股份净资产(50.3万亿)占全部净资产(65万亿)的比值为77.4%,换言之,国有股份平均占比77.4%。国有金融企业中,国有股份平均占比68.4%(16.2万亿/23.7万亿)。
如果中共要用国企净资产来填补债务亏空,那么在减持国有股权比例至50%的情形下,中共能从国有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中,分别抽取17.8万亿+4.7万亿=22.5万亿元,距离填补24.5万亿的债务窟窿,依然有2万亿的缺口。
也就是说,中共真要还清债务,就不得不将国有非金融企业或金融企业中,国有股权的比例减持至50%以下;从整体上看,中共会丧失对国有企业的控股权。
现实中,今年以来,在贸易战和经济体制性缺陷的内外夹击下,中共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截止2018年9月底,中共国债、地方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合计增加了3.58万亿元。
因此,假设中共保持对国有金融企业的控股权、即50%的股份,那就意味着中共不但要卖光所有的政府大楼等行政资产以及18.4%的国有金融企业中的国有股份,同时还需要卖出国有非金融企业中23.4万亿元的净资产,才能还债。换言之,中共一旦债务链断裂,至少需要将国有非金融企业中的国有股份从77.4%减持至41%,才有可能不破产。
说白了,从资产负债上看,中共其实已丧失了对国有经济的控股权,公有经济名存实亡。#
责任编辑:林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