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

《幼学》故事(3)风欲起而石燕飞

作者:刘如

幼学琼林。(古瑞珍/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22
【字号】    
   标签: tags: ,

第三课:风欲起而石燕飞

【原文】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注释】

(1)石燕:像燕子的石头。
(2)商羊:鸟的名字。
(3)旋风:盘旋而上的狂风。见《庄子》。
(4)青女:主管霜雪之神。见《淮南子》。
(5)素娥:即嫦娥。见《文选‧月赋》。
(6)至捷:最敏捷而迅速。捷,迅速。
(7)律令:人名,周穆王时之人,善于行走,健步如飞,死后成为雷部小鬼。见《搜神记》。

译文参考

风将要扬起的时候,石燕就成群地飞起来;天将要下雨的时候,商羊(一足鸟)就会出来飞舞。盘旋回转的狂风,就像弯曲的羊角,叫做羊角风;闪电划破长空,如同雷神挥动着鞭子,叫做雷鞭。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灵,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别名。雷部中行动最敏捷且能迅走如飞的鬼叫做律令,专管雷雨推车的女孩名叫阿香。

课文讲解

这一课,头两句,传授孩子如何看天气,也就是今天讲的气象知识。古人讲天地人三才,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此观天地之象,便可预知很多事情,这里就是一例,孩子们从小学习这些知识,就会懂得看周围事物的变化判断天气。不仅如此,石燕与商羊的典故传说也记住了,将来看到古书诗文里出现这些词语,就不用查古语等辞典就能明白其意了。

当然,课文后边的句子,也一样,懂得了古人会将旋风称为羊角,将闪电叫做雷鞭,青女原来指的是霜神,嫦娥还有素娥的说法,古书中提到律令或者阿香,就能明白其来历了,所以,孩子读这些书,会懂得很多知识,将来才能看懂浩瀚如海的经典古籍,因此,读了《幼学》就能看懂古书。没有这个基础,将来即使熟读四书五经,背熟各种诗文,依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不透彻。因为古词本意和来源并不懂,就会不停查字典,一知半解,也不能灵活运用。

读到第三课,相信有人已经注意到,文体以一组一组的对仗句构成,先不说里头的内容是表达何意,光是读出声来,就有行云流水般的艺术美感,既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又长短相间,不落刻板。文学艺术的修养从小就会因背诵美文而自然得到熏陶。我们今天读来,也会是一种享受,难怪古代中国人出口成章,言语优雅,知识广博,文化的积淀实在太深了,红楼梦里描述的日常贵族公子与小姐们的诗文游戏,原来都是真的,过去的人耳濡目染,连身边的丫鬟,都不会俗气。以古人的教育标准来看,今天的我们言语粗俗,大学毕业却恐怕连过去的幼童都不如。令人深感痛心。

这就是古代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骈文文体,与散文相对而言,又称骈俪文。其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所以读起来文学艺术性很强,多数优雅绮丽。但由于骈文容易过度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会有局限,而运用得当,就能富有诗情画意,呈现独特的艺术美感。唐以后,骈文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其实每种文体,都有其独自的用处和擅长的地方,用得好,就能起到最妙的作用,把其用在日常优雅的娱乐,用在启蒙传统文化上,就非常妙。比如,启蒙教材,针对儿童学习易于背诵,且终身难忘的特点,写成富有音律、对仗工整、讲究用典故的骈文,不仅易于孩子们背诵,从小接触到优美的文辞,还能让他们大量接触古代的典故、用语,知识量能得到飞快而高效的提升。

今天读来,都是一种完美的艺术享受,令人欲罢不能,孩子们更是会终身不忘,不愧为名文经典。用这样的教材教孩子,何愁不能培养出富有涵养和优雅气质的孩子。

故事时间】

石燕的传

传说在湖南省的零陵山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形状象燕子的石头,每当起风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地飞起来,风停雨止又会变回石头。(出自《水经注‧湘水》)

商羊的故事

一日,齐国飞来一只独脚鸟,飞到朝堂前展翅而跳。齐侯感到奇怪,便派使者到鲁国问孔子。孔子说:“这鸟叫商羊,是代表‘水祥’的。以前曾经有儿童单脚着地,(模仿鸟的样子)一边跳一边耸动两肩,还唱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现在这鸟出现在齐国,应当告诉百姓修堤造渠,以防水灾。”后来果然天降大雨,邻国都发大水,唯独齐国有准备而避过了灾祸。(出自《孔子家语》)

(资料来源: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

点阅【幼学琼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此当时的人们人人皆知阴阳五行的道理。这里开篇讲天地万物的来历,为的就是具体向孩子们阐述阴阳五行与三才这些人直接看到的,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的天地人文的知识。让人不要忘记自己受命于天的来源和使命。
  • 这一课还是讲天文知识,大家只要读下去,就会发现这本启蒙教材其实知识面包罗万象,人一生中将来读书研究学问、走到社会、用于生活的常见的知识,都会出现在这里,今天我们读来十分深奥,但是在古代,这是小学基本学问,是基础,比如说其中一个作用,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就看不懂古代众多的经典著作。
  • 郑板桥在五十二岁时有了一个儿子,叫郑麟。老来得子,他自然十分喜欢,对孩子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视,不但注重文化素养,更重视人品道德。
  • 走访香港新界乡村,仍能找到不少昔日私塾(又称“卜卜斋”)的遗迹,是早期为孩童提供基础教育的场所,有许多私塾都是由族人的祠堂借用空间以教学。在英国接管新界的1898年前,有近500所“卜卜斋”,可见私塾教育的盛行。位于香港沙头角上禾坑村镜蓉书屋,是少数专为教学用途而建的书室。
  • 吴兢据实写史,不因宰相张说的要求而更改史实;袁枢秉公修史,不以章惇为同乡而粉饰其过失。
  • 韦述兄弟都是杰出的人才,卢植为读书人的楷模。
  • 毛遂自荐。(清玉/大纪元)
    就像放在囊中的锥,尖端会刺透囊袋显露出来,才能出众的毛遂,一遇到机会就显露出本领。终军志向远大,入京时丢弃出入关隘的信符,表示出关后不再复还。
  • 太尉张颢敲破山鹊化成的圆石,得一金印;太守孟尝改革弊政,离去的珠蚌又自动返回了。
  • 赵鼎刚强不屈,保国忠心九死不移;朱穆专心攻读,状似痴愚。
  • 王豹善于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响,也擅长唱歌。董狐据实书写史事,不隐瞒作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