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美食路线图:猪羊肉鲜果牡蛎

作者:柳笛
苏轼像和他的《寒食帖》(局部)。(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气: 31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翻开苏轼的履历,你可能会大吃一惊,这位被皇帝认证为“宰相之才”的读书人,20岁科举中第, 35岁以后,大部分岁月却在贬官中度过。由于苏轼坚持原则,不愿意参与当时新旧派的党争,所以他一生备受权臣的排挤。就像他在诗词中总结的那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就是他被贬去的三大地区。

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许享富/大纪元)

苏轼这一生,用“怀才不遇”形容再贴切不过,但他在逆境中坚守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心态。更重要的是,苏轼苦中作乐,每到一处就发掘美食,竟用他的贬官岁月,在宋朝版图上勾勒出一条美食路线图。传说,用苏轼名字命名的菜就有64道!那么,让我们跟着这位美食名家的脚步,一探大宋的风味小吃吧。

第一站,黄州。苏轼刚到黄州,就写下一首诗,大方说出自己爱好美食的本性:“自笑平生为口忙。”因为他发现,长江的鱼、山中的竹笋都是那么鲜美可口,即使是作了被放逐的罪臣,只要能品尝到当地的食物,也算是人生一大乐趣。

这首诗还不算什么,另外一篇《猪肉颂》才是美学界的经典。因为苏轼经济拮据,只买得起“价贱如泥土”的猪肉。黄州的猪肉便宜,因为当地富人不爱吃,穷人又做不好。但是苏轼却发明独特的烹调方法,把它变成一道味美价廉的特色菜。

你看他在诗里兴致盎然地开始做菜啦:把锅洗净,少放水、小火慢炖;耐心等待不要催,火候到了肉香自然飘出。这道菜有多美味呢?苏轼意犹未尽地说:“每天早上起来吃两碗,又饱腹又满足!”这或许就是“东坡肉”的做法吧!

苏轼喜爱的美食之一——荔枝。(李撷璎/大纪元)

第二站,往南走,到了惠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此地四季温暖如春,山中花木繁盛,苏轼就专门跑到罗浮山下,按照时令吃遍枇杷、杨梅、荔枝等各色水果。甘甜多汁的花果也激发了创作灵感,苏轼在他的《惠州一绝》中写下了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么旷达超然的情怀,谁能想到这是个屡遭贬官的老人家?

天天吃水果怎么能满足,美食家苏轼当然要有好肉相伴。由于惠州城规定,每天只能杀一只羊,苏轼买不起,就私下嘱咐屠户给他留下没人要的羊脊骨。苏轼在家,又兴冲冲地开始烹饪新的美味啦:把脊骨煮熟,浇点酒、撒点盐,用火烘烤至微焦。苏轼品尝脊骨中的碎肉、吸骨髓,就像吃螃蟹一样鲜美!

苏轼特意给弟弟写信,介绍这种做法,还开玩笑说:“这样做太好吃啦,但是等等,怎么我身边的几只狗,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

第三站,海南的儋州。古代的海南可不是现在的旅游胜地,是真正的蛮荒之地。不过苏轼还是在当地发现了秘密小吃——牡蛎(蚝)。他给儿子写信,特意提到他吃海鲜的快乐,并特意嘱咐他:“你不要告诉朝中大臣,这里有好吃的牡蛎,不然他们争着往南跑,跟我争抢美食!”当然,不会真的有人抢着到海南贬官的,这却是苏轼从容乐观的精神所在!

苏轼喜爱的美食之一——牡蛎(蚝)。(shutterstock)

苏轼对美食的热衷,可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即使在病中也抵不住美食诱惑。比如《子瞻患赤眼》中说,苏轼某天得了眼疾,医生严禁他吃肉,他就争辩说:“我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因为眼睛有病就不让嘴巴吃肉呢?”不过他也在《养生》一篇中发誓说:“从今以后,我每顿饭不超过一杯酒、一种肉食。要是家里来了贵客,那就把食物丰富三倍,只能少不能多!”原来苏轼对美食也有理智的时刻,但是他到底能不能做到呢?

苏轼关于美食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将讲究美食的人定义成“老饕”的《老饕赋》,把野菜做出极致美味的《菜羹赋》等等。他的传世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人天然而精细的饮食文化,也让我们在饮食中寻找到了人生乐趣。“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些作品真正吸引我们的,恐怕正是苏轼在美食中传达出的乐观幽默的精神吧!@*

(参考资料:苏轼诗文《初到黄州》《猪肉颂》《惠州一绝》《清暑笔谈‧东坡海南食蚝》等)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传远古的三皇,神农氏取法宇宙万物之理制作的了最早的琴。这琴可以与神沟通、引导万物和谐。在周朝时期,音乐教育被认为是贵族必修的“六艺”,任何一位贵族子第都要能弹奏。琴并非宣泄情感,而是用来纯净情感,清除邪念。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是中秋的名句,也是人间有情人的心愿。而对苏轼而言,他的人生、他的婚姻、他的爱情,则恰恰与之相违,好景不长。他的结发妻、续弦和侍妾,都先他而去。尽管好景不长久,苏轼和发妻王弗浪漫的结缘“唤鱼联姻”,两人夫唱妇随,留下千古佳话。
  • 朝云一生对苏轼“忠敬如一”。 (Angie /大纪元)
    千古爱情佳话,苏轼和朝云的爱情。苏轼(公元1036-1101年) 的一生在文章、学问和书法上的成就,为后人乐道,他的诗词常为人传诵,而他的仕宦坎坷也是为人熟知。侍妾朝云在苏轼仕宦官途困蹇的后半生,陪伴他度过现实的难关、给予精神上的共鸣。苏轼的“无情荒地有情天”爱情故事,触动千古胸襟。
  • 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比喻逆境中安之若素、乐观豁达的心态。语出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