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插画家徐至宏因为驻村计划,离开台中南下。台南夏天太阳的炙热超乎想像,傍晚的街道,染上一点金黄,古朴的色调,让街道巷弄沉浸在一股安静,有别于白天的浮躁。他希望自己待在这里的每天,都能以画记录一幅黄昏时刻。于是开始了这系列的创作,也开启了他对自身生长环境的新视野,甚至扩及其他城市⋯⋯
小时候的乐园
小时候,沿着我家面前的那条小小马路,往左没几分钟,两旁就只是稻田。稻田中间有更小的一条路,可以通往一座户外钓鱼池。
记得国小的时候,放学后常常跟邻居的堂弟们一起玩耍,经过鱼池,会看到一排并肩坐着钓鱼的叔叔,个个专注着自己手上那支钓竿。他们将钓竿缠好鱼饵,由后往前大力一甩,之后便一直这样坐着,等待机会上门。
所以,每次经过鱼池旁的小路,大家都要鼓足勇气,往前一边跑一边吼叫,就怕被这些钓客们忘情往后一甩的鱼钩打中了。
鱼池流传一个传说,当年年轻的奶奶,某天走过鱼池,发现了一具尸体浮在水面。对我来说,鱼池是童年的一个重要回忆,另外一个地方,则是马路右手边的一个小菜园。菜园有一条小水沟,但在年仅7岁左右的小朋友眼里,是条需要奋力一跳才能越过的溪流,只要在那边玩耍,一定有人跌进去,不过我们更喜欢的,是抓把泥土揉成球互相砸来砸去。
每年过年,菜园则是小鬼们玩烟火的最佳场所。还有一次,不知道谁弄来一颗足球,大家就在小菜园踢起了足球。小菜园实在太多太多回忆了。
不记得念高中还是大学时候,这两个小游乐园都不见了,家里附近也开始兴起一栋栋建筑,等到我有了意识,钓鱼池与菜园甚至已经变成别人家的住宅。
大学毕业回到台中,每晚出门跑步经过,想着那些回忆,总遗憾当时要是留下照片就好了。
事不宜迟,至少画面还没变太多,趁此拿起手机拍下了一张照片。我想把它记录下来。
巷弄内的惊喜
来台南住乡下的一大优点,就是多了好多自由的时间。接案子的生活当然也自由,但是常常都只专注在工作或是生活琐事上。来台南“度假”,头脑也跟着放假了,可以常常放空,四处乱走乱看。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工作狂,总是放不下手边的事,是台南的小巷弄,让我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一开始会注意到老房子的存在,是因为先注意到窗花。

每间老房子都有它们深具风格的细节,菱形、斜线、三角等几何线条简单排列组合的花窗,就足以让我目光多停留好几秒,有些窗边还以植物点缀,更是让画面变得像幅画作。靠近房子,就会看到布满墙面的小瓷砖,一小块一小块瓷砖密密麻麻,不禁让人想像以前的老师傅,究竟怎样盖这栋房子的,他们花了多少心思构思这些微小细节,才得以让老房子优雅地保存到现在?对我来说,用心构思与建造房屋的老师傅,才真的是生活艺术家。@#
──节录自《安静的时间》/大块文化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