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恩和吐蕃
文成公主向太宗叩头奏请:“父王遣孩儿进藏和亲,儿臣不惧酷寒冰冷,不惧长途跋涉,不惧弊习粗恶。但请父王恩赐佛陀圣像,随我共入吐蕃,造福万民。”
太宗以温文雅语对公主说道:“文成,父王答应你的请求。你一向是父王眼中的娇女,此番前往吐蕃,任重而道远。吐蕃雪地犹如天然宝塔,四湖之水犹若玉曼达,清凉淳美犹如天国。其国赞普精明仁爱,黎民富庶享用不尽。凡我爱女所能凭依的福德,父王会全部赐予你。”
太宗下旨,将唐宫珍藏的释迦佛12岁等身像、300卷汉地经卷及占卜相术、360卷经史典籍、400多份医药处方、高超的工巧技艺制造术六十法、五诊四论医典、六医器械、2万匹可供一世温暖的丝锦绫罗等物全部赐给文成公主,由她带向吐蕃福祉雪域。
临行之前,太宗又殷切叮嘱文成公主:“父王心中难忍与爱女离别,但为化度雪邦百姓,我儿你要记住,凡事三思谨慎而行,对内外之事明敏审处。待吐蕃赞普要恭敬贞淑,待臣民要言语温和,所言所行符合规矩,谨记父言一生便无大碍。”
为恩和吐蕃,太宗赐下不可计量的五谷种子、经典书籍、金银珍宝、绫罗服饰以及当时所需的一切器具和物资,所有财物不可计量。
尽管如此,太宗又问吐蕃大相:“伦布噶,释迦佛12岁等身像、无量的珍宝都将送往藏土。朕再问问,你们境内可有陶土、桑树、马兰草、蔓菁之物?”大相说:“除了蔓菁之外,其他都有。”太宗遂即命人紧急备办蔓菁种子。
伦布噶为兑现对女馆主的承诺,事成之后甘愿做她的夫婿。如是向太宗请奏:“为了汉藏通好,我愿入唐留质。”太宗恩准伦布噶之请。
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随同吐蕃使者护送文成公主。唐王又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造船制筏,建筑佛堂,开辟通道。
当送亲队伍行至青海西部的赤岭时,文成公主思乡之情越发浓重,为遥望中原的父王,她登上赤岭山顶,取出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遥观故园。此时西部一片苍凉萧条之景,而镜中的长安正是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但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就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碎的镜片和着公主的眼泪和乡愁,被西部的风沙渐渐掩埋,日月宝镜化成今日的日月二山。日月两山隔山相望,唇齿相依,犹如父女,其情其景,动人感伤。
而山下的河神因为不忍心看到公主离别父母的悲伤,义无反顾地改道而行,和公主一起从东流到西。因此神州大地出现了惟一一条倒淌河(流入青海湖),千百年来幽静温柔,而又倔强的倒淌著文成公主的千古情怀。
大唐公主能守约定,亲至偏远雪邦,淳朴的藏民和着高昂的藏歌将无数的经幡系在日月山上,对唐室公主表达永久的眷恋。@#
责任编辑:苏筱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