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从两则有关交通的“暖闻”说起

人气 227

【大纪元2017年12月04日讯】今年的12月2日是中国第六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尽管从官方设定该日到现在,“交通”与“安全”一直都未能在中国的马路上实现和谐共存,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陆媒对交通的正面报道。就在前不久,一家网媒便将两则以混乱的交通为背景的故事放在了“暖闻”一栏。

这两个故事分别描写了两位普通市民面对混乱的交通,不得不站出来义务指挥、疏导的情景。那篇以“广州外卖哥雨中为救护车开道”为题的文章写道,“雨中的交通比较混乱,有一位送外卖的师傅就停了下来,在我们的救护车前,分流交通道路”。那位外卖小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看到一辆救护车紧急鸣笛逆行,有一位交通协管员帮忙指挥,但效果并不太好”;“我怕两边的车行驶时会挡住救护车,就站在路中间了”。

寥寥几句却已让我们看到在中国长期、普遍存在的混乱景象:救护车没有专用车道,堵车时更是举步维艰;交通协管员竟无法履行职责;为了疏导交通,好心人甚至不得不违反交规。

第二个故事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报道称,“八旬老人当‘义务交警’26年,协助交警指挥交通”。据这位老人所说,“他买了双白手套便上路,每天会去那个地方三趟,都是在孩子们上学、放学的高峰期”。尽管老人精神可嘉,但显然,交通混乱不是仅凭“精神”就能解决的。“指挥交通”这种技术活是未经专业培训的老百姓能干的吗?如果他指挥时发生了交通事故,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若有需要,比如在孩子上、下学期间经过的路口,交管部门为什么不能增派人手?本该负责的不尽责,却大肆鼓动老百姓发挥余热,这又是哪一门子的歪理?

这两则故事能不能忽悠出一点儿“暖”意,我们尚且不知。只是,人们大抵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中国的交通到底有多混乱。说起交通的混乱程度,更容易让人想到的,恐怕就是中国交通事故发生以及致死的数据了。

世卫组织曾在2013年的“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中国2010年道路事故的死亡人数近27.6万人”。2015年,大陆媒体援引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者超过20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世卫组织的驻华代表在媒体上发文疾呼,称“中国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在交通问题的防患于未然上,中国的官方还做得远远不够。

虽说有关交通事故的官方数据往往都在强调“下降”的比例,但仍有来自公安部交管研究所的负责人公开表示,“我们国家每年大概的道路交通伤亡事故数在二十多万,每年接报事故的总量大概在470万左右,事故总量巨大”;“其次,死亡率高,大概是21%,日本大概是我们的1/200,它是0.54%”;“第三个特征是,恶性事故多发,2012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25起”。

此外,公安部统计得出,“2013年以来,不礼让斑马线导致道路交通事故4907起,造成1145人死亡、4487人受伤”;“在我国,每天有2.6人死于闯红灯”。有文章也直言指出,“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90%以上是因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导致”。面对这么多人因违反交规而丢了性命,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是不知道违反交通规则会有怎样的后果,还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违规?

而无论哪一种,似乎都与来自政府的科普、教育直接相关。正如官方在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时就已谈到,此举的意义是“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可见,作为参与者,公众实在不应该只接受“道德评判”。作为中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负责人,政府、部门、行业似乎更有责任让公众获取更清晰、完备的交通安全知识,并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形成共识。

陆媒一篇题为“交通安全日:知识更新可以让交通更安全”的文章颇为隐晦的指出,“由于交通安全所涉部门较多,每个部门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去做部门的交通安全,并用自己掌握的标准规范来支撑固化这些部门化的知识,形成了形式正当,但整体上相互矛盾的交通安全标准或知识体系”。

也就是说,在政府制定的交规中,有很多是相互矛盾、难以执行的。文章提到,“譬如交叉口,城市道路规范要求路口展宽,适应车流量,而街道设计手册却要路口缩窄,适应行人过街”。由于部门之间形成的理念以及利益上的冲突,因此,一条马路即便建好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兼顾车辆与行人。于是,在现实中,我们难免会看到,路人在过一条八车道的宽马路时,往往需要连走带跑,甚至还得提前闯闯红灯,因为绿灯显示的时间总是不够。

此外,在划分人行道与车道时,“大规模出行群体(如电动自行车、中低速行走的货车),始终未进入标准规范的视野,致使现实中设计、管理服务上的供需断裂”。尽管行人的速度通常只有5km每小时,而自行车可以至少达到25km每小时,但速度相差5倍的两类交通方式却被归并到“慢行交通”这一类来加以应用。

由于一些城市过于强调“慢行交通、完整街道、交通宁静化”,“不解决道路功能分类、用路人、路权、速度等知识的更新和构建”,因此,“在速度缺少控制、路权缺少分配的情况下”,中国马路上所呈现出的就只能是“人车混行、秩序混乱,非机动车、人行道不连续、不合理”的交通乱象。对此,该文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是不是要让公众素质来背黑锅?

不难看出,长久以来,中国的老百姓可谓是在交通方面背足了黑锅。来自官方舆论的谴责总是直指中国人的意识与素养。文章开头提到的两篇“暖闻”,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指摘,那意思是,“好人多了才能解决中国的交通问题”。然而,意识也好,素养也罢,都需要有人来培养。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中共治下的各级部门都应该牢记这样一句古话,即“子不教父之过”矣。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新年伊始,大陆交通事故不断
去年大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
赵铁锤说新年大陆交通事故特别多
中国大陆交通事故成为中小学生伤亡主要原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