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6年09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赖友容台湾台南报导)《湾生回家》一书及纪录片带来深刻感动,吸引15位湾生来台,于8日在台湾第一条最早欧式街道-民权路上的“吴园艺文中心”,与日治时代出生的台湾长者举办同窗会,最高龄92岁,平均年龄80岁,参与长者合计约5,680岁,一同回味当年的点点滴滴。
一群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一段纠葛的历史、许多被遗忘的故事,在台湾、在日本都获得了广大回响,为了延续这样的感动,让湾生重温在台生活的回忆,弘道基金会及台日友好交流协会共同筹划“不老日本梦 台日同窗会”,
美丽的台湾曾是他们的故乡,但随着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不再是日本的一部分,瞬间,故乡变成了异国,湾生们不得不回去那“陌生的祖国”日本。过了70余年,他们对于当年台湾的想念,至今未曾消失。这期间往返台日2、30次者稀松平常,超过40次则大有人在,原因何在?看一下湾生的说法。
松本洽盛,1937年于花莲出生,母亲是湾生,念中文国小半年会讲台语,1946年引扬归国后生活困苦,想说不可能再回台湾了,他经常陈述台湾的好给3个女儿听,所以家人误认为他不是日本人,因此他发誓赚了钱首先带女儿看台湾,1988年终于完成举家回台的愿望,到花莲与旧邻居话家常后,女儿才相信他是日本人。其实早在1973年他就率先回台了,当飞抵松山机场上空时,忍不住的眼泪开始流下来,赶快到花莲看了3天。
他参加《湾生回家》演出,纪录片放映后收到不少信件,让松本洽盛难以相信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因此他认为,多让日本年轻人来听台湾老人讲述日据时代的故事。
清水一也,1943生于台东,家族12人都是湾生,他是湾生第3代,3岁离台时顺便带着种子回日本种,童年对香蕉及甘蔗留下深刻的记忆,他是为了研究家族的历史而经常返台,2011年加入《湾生回家》演出。
冨永胜于1927年初生于花莲,就读台南大学前身的台南师范学校1年级时(19岁)引扬。一提起母亲他不禁潸然泪下,他父亲早逝,母亲不忍送养孩子而坚持扶养4个儿子。归国后生活困苦为了赚钱养母及弟弟,当过黑道但3天就溜跑了。
1972年起他开始回台参加花莲港中学校同学会。自从参与《湾生回家》演出后,冨永胜拥有很多粉丝,有粉丝追到他家送礼物。他目前研究太鲁阁文化中,透过罗马拼音记录下来,来台已超过40次。
竹中信子,1930年在台北出生,父母都是湾生,苏澳长大后于1946年引扬,她祖父是开发苏澳冷泉的第一个日本人,4岁时父亲过世,在台生活不苦但归国后辛苦度日,但母亲日夜工作完成子女的学业,在台湾时她养了很多小动物,离台后很难过,一心想着回台看小动物,但了解日本对台湾殖民地做了不好的事后,就不好意思回台湾了。后来开始研究相关历史后才经常回到台湾。
她认为,台湾的民族性很特别,日本所有殖民地中只有台湾人对日本人还保有感情。每次有台风形成时,她都会祈祷台风不要侵袭台湾,而来不来日本是无所谓的,竹中信子开玩笑说她得了人格分裂症,自认为台湾才是她的第一故乡。
湾生(日语:台湾からの引き扬げ),指1895年至1946年间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包括日台通婚者所生下的子女。在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4月止,日本政府为配合国民政府命令,除技术人员、教师、医师等必要留用之人,其余皆必须引扬归国。在那当中有很多出生于台湾、在台湾被育养的日本人被称为“湾生”,遍及台湾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