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6年07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夏侯昀日本东京报导)日本多数女性不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据最新国势调查抽样结果显示,日本劳动人口比上次调查(2010年)又下降295万人,即将跌破6,000万。在职人员中女性和65岁老人比例首次过半。尽管这与日本政府期待的鼓励女性与老人重返职场结果相符,但从细节来看,女性劳动形式仍需改善。
老龄人口全面超越儿童
日本高龄少子化社会进程超出预计。据总务省6月29日公布的2015年国势调查抽样速报显示,全日本各都道府县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都超过15岁以下“儿童”人口数,有统计以来还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连上次调查中唯一儿童人口高过老人的冲绳县也未能幸免。
调查显示,老龄人口比例已占总人口26.7%,且老龄化进程加快。专家担忧,至2030年,日本65岁人口比例恐达到31.5%。
老龄化加速 看护业变抢手
国势调查每5年实施一次,上次调查为2010年。短短5年内,日本劳动人口再减少295万,已滑落至6,075万人,即将跌破6,000万大关。
其中,65岁老人再就业和女性就业人口比例首次过半,由5年前的48.9%上升至51.7%。专家分析,除男性劳动人口比例高的60岁以上人口退休外,还有一大主因是抢手行业从制造业转变为看护、福祉等服务行业。
从劳动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比例来看,男性为70.8%,比5年前下降3.0%,而女性则为49.8%,同比上升0.2%。
从就业人数来看,男性比2010年减少4.3%,而女性基本持平。
专家分析,这是由于日本社会急速陷入老龄化泥沼,导致看护、福祉业人手严重不足,加大招聘。从此次抽样调查来看,曾是日本高速成长期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劳动人口比例,现在为15.7%,同比下降0.4%,而医疗、福祉业则上升2.0%,达到12.2%。
另外和5年前相比,老年劳动人口显着增加,男女合计达到758万人,同比增加27%。
家庭工作难两全 女性工作课题多
尽管女性、老年人回归职场符合日本政府提出的“一亿总活跃社会”目标,但从具体细节来看,仍然问题多多。
从女性劳动人口年龄层来看,25~29岁最多,达到80.9%。但30~39岁狂降至72.4%,显然是因为结婚生子而不得不离开职场,专心育儿。
孩子长大后,不少女性又重新回归职场,因此40~44岁女性劳动人口比例再回昇至75.7%,45~49岁更进一步上涨到78.0%。这样“M”型趋势,凸显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上的两难局面。专家指出,增加职场女性比例,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真正想要让更多女性投入工作,必须改善日企劳动方式,并要求男性请育儿假,和女性共同承担育儿责任。
女性临时工多 待遇亟待提高
另外,从雇用形态来看,男性劳动力中非正式员工比例仅18%,而女性却高达54%。其中,25~29岁女性非正式员工比例尚在3成左右,40~44岁就已超过半数。从这一数字可以清楚看到,日本女性生育后面临回归职场困难的问题,除长时间脱离职场后,一时难以适应快节奏工作频率,导致用人公司不愿录取外,部分用人公司还有职场排挤等现象,都使已婚女性难以回归职场。

庆应大学教授樋口美雄指出,要让女性和高龄劳动人口迅速增加,必须改革企业工作方式,让员工即使每天工作时长较短,也一样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另外,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的待遇差距也必须改善。
据《每日新闻》数据显示,日本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之间待遇差距大。欧洲各国,临时工工资约为全职正式员工的70%~80%,而日本还不到60%,且多数不享受奖金、养老保险等福利。且日本职场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很多非正式员工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时间很长,也依然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日本现在的执政党自民党在7月10日开始投票的参议院选举公约中明确表示将实现同工同酬,缩小非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如能实现,将有望减少非正式职工离职现象。
如果实现同工同酬,日本还将面临提高非正式员工待遇及改善超长加班现象等课题。
责任编辑: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