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妒嫉害人不浅

李楚

李元昌看到太子妒嫉他人,不规劝,反而奉承,结果,不但害了太子,也害了自己。妒嫉害人不浅啊。(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67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唐朝的李元昌,是唐高祖的第七个儿子,在梁州担任都督,颇有违法的行为。唐太宗亲手写下诏书责备他。李元昌不自责,怀有怨气。

李元昌知道太子李承乾妒嫉魏王(李泰)得到的恩宠,于是与太子李承乾相约,图谋不轨。

贞观十七年,事情败露。唐太宗不忍加以诛杀,特地赦免他死罪。大臣高士廉、李世勣不肯奉旨,请求依法处死李元昌。唐太宗无奈,只好赐李元昌在家中自尽,李元昌的妻子、儿子被籍没。

看到太子妒嫉他人,不规劝,反而奉承,结果,不但害了太子,也害了自己。妒嫉害人不浅啊。

(《旧唐书‧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者写作此文,专门赞扬一位修道人,赞扬一位志行高洁者的风貌,这真是十分难得可贵,具有远见卓识!
  • 韩信从小就很聪明。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两个人在争吵。原来,这两人合伙做贩油生意,为一点小事闹翻了,嚷着要散伙。
  • 相国、大将的任用,关系着国家的盛衰、安危,甚至存亡,是一代国君所应慎重选择、考察的天下大计之一。
  • 一个人即使一生没做错什么,也可能因为一句话的不当,而前功尽弃。所以说,要成为一个君子,就必须时时谨慎!
  • 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 北宋时期的韩琦,一生为官近五十年,曾历三朝宰相,两为顾命大臣。处于危难之际,而能知无不为,完全置自身利益于度外,尽力国事,不计成败荣辱,他的这种忠君为国的精神,多次得到宋神宗褒奖,也获得朝野上下一致的好评。
  • 朱元璋坐像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风云人物。他是平民出身,家中赤贫如洗,从小就到地主家放牛。为生活所迫,又曾投皇觉寺中,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朱元璋南征北战,艰苦创业,最终灭掉了元朝,建立大明王朝,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 垓下之战,西楚霸王项羽自刎身死,江山已定,刘邦再次用突然袭击的手段,把韩信的军队全部收归自己统帅,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韩信从此无一兵一卒。
  • 王经为魏朝而死,王母竟能毫无畏惧,与儿子一道慷慨赴难,临死还勉励儿子一番,充分表现出一个伟大母亲的高尚情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