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6年04月30日讯】时序将进入五月,西方股谚“五月卖股走人”(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效应正在酝酿,值此美股牛市持续七年之际,投资人最该了解该效应所隐含的意义。
2012年一篇学术论文发现,在11月到4月期间投资股市的报酬率,比5月到10月的报酬率高出10%。该论文的实证资料不仅涵盖美国股市,还针对全球37个市场17年的时间进行研究,证实“五月卖股”的效应确实存在。
2002年的另一篇论文也发现,自17世纪以来,全球37个市场有36个市场存在“五月卖股”效应,其中尤以欧洲最为明显。
主张“五月卖股”的人认为,如果投资人自1996年开始采取“五月卖股”、11月买股并握有股票至隔年4月的策略,投资的胜率将达80%,年平均回报率为6.5%。
不过,也有人认为采取10月中旬买股,然后握有股票至隔年6月中旬的投资策略更好,胜率可达85%,平均回报率超过8%。
此外,Kensho计量分析工具也发现,过去20年来,美国标普500指数在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仍有60%的概率获得正报酬率,而6月15日到10月15日期间的20年平均报酬率却为负1.5%。据此部分专家呼吁投资人应该摆脱“五月卖股”的心理压力,以个股价值为依归进行投资。
由于美股本益比已达历史高峰,加上首季企业获利衰退约7.5%,此时的高股价是由美联储鸽派策略和企业大量库藏股堆积起来的,多头的余烬仍在燃烧,或许“五月卖股”效应今年不会发生。
但基于保守起见,投资人或许应该减码获利展望不佳的个股,仅保留具防守性的价值股,同时握有一定的现金比例,等待较佳的买点才是上策。
责任编辑: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