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6年10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秉开编译报导)天文学家首次观察到外形类似螺旋星系的恒星,希望借此天文现象探索行星的形成机理,并可能修改当前的行星形成理论。
该研究负责人、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Radio Astronomy )的天文学家劳拉•佩雷斯(Laura Pérez)说:“我们这是第一次在新生恒星周围的气体尘埃云中,观测到螺旋臂的结构。”
该新生恒星名为Elias 2-27,位于蛇夫星座(Ophiuchus),距离地球450光年。
Elias 2-27仅有100万年的历史,其质量约为太阳的一半。
科学家使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次毫米波阵列(ALMA),发现Elias 2-27周围存在一个扁平尘埃盘,盘的直径大小相当于海王星绕行太阳的轨道,达到45亿公里;而且Elias 2-27有两个长长的螺旋臂,从恒星处算起的螺旋臂长度可达62亿公里。
佩雷斯表示,这项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佩雷斯解释:“而此次观测竟然在行星这样(微小的)物理尺度上见到同样(螺旋臂)现象,(这个尺度)与星系相比实在是太小太小。”
据《宇宙》网站(space.com)近日报导,以前天文学家在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ks)的末期观测到恒星周围出现螺旋臂结构,这个时期行星已经形成。
而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在恒星的新生时期,其周围即出现向空间中延伸十分遥远距离的螺旋臂,而这个时期似乎不会有行星形成,因此这是目前行星形成理论解释不了的天文现象。
佩雷斯形容,此项观察所见是“第一次显示和目前标准行星形成理论所构想的不同景象。”
她表示,Elias 2-27的螺旋臂首次显示与理论描述不同的行星形成过程,也许会找到揭开更多天文谜团的途径。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