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6年10月13日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颁给小说、诗词或短篇故事的文学家,而是出乎意外地颁给75岁的美国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得奖原因是“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中,创造新的诗意表现手法”,作品堪比古希腊诗人。
这也是美国睽违20多年首次获得文学奖,上一次是1993年获得这项殊荣的小说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长萨拉‧达纽斯(Sara Danius)赞誉迪伦是英语语系的伟大诗人,并将之与希腊诗人相提并论。她说:“如果你回顾2500年前左右,你发现荷马(Homer,古希腊的游吟诗人)和萨波(Sappho,古希腊女诗人)写的诗词,是被人们融入表演和配上音乐的,今天迪伦的作品也是如此。”

虽然迪伦不是传统的文学作家,但达纽斯称赞他在创作50多年中不断地重塑自己,是“一个美好的典范,非常真实的榜样”。
迪伦1941年5月24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市(Duluth)出生,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 少年时期就在乐队演奏,追随现代派诗人和民俗音乐家伍迪‧盖瑟瑞(Woody Guthrie)。

虽然生于犹太家庭,但迪伦是基督教徒,曾发行几首具有宗教启发灵感的歌曲。他在1959年自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后,听到哈里‧史密斯(Harry Smith)1952年汇编的《美国民俗音乐选集》(Anthology of American Folk Music),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
迪伦1961年搬到纽约,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俱乐部和咖啡馆表演。1962年与唱片制作人约翰‧哈蒙德(John Hammond)签了首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合同。
1963年,22岁的迪伦参加“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民权运动,并在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前演唱了数首歌曲。

从1962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早期大多数著名作品包括《随风而逝》(Blowing In The Wind)和《变迁的时代》(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成为当时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歌曲,反映那一代民众的心声。
1960年代中期迪伦开始从原先的民谣风格转型,开始引领美国流行和乡间音乐的风潮。
迪伦60年代中期的一些作品登上了“告示牌”榜单冠军。他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迪伦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举办“永不停息巡演”(Never Ending Tour)。
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的最大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迪伦获得无数奖项,包括葛莱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等。2012年5月,奥巴马总统颁给他自由勋章。

达纽斯推荐不熟悉迪伦作品的人,可以先聆听他1966年的专辑《Blonde on Blonde》,因为他在这个专辑充分展现了多方面的才华。#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