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密码系列】

刘晓:天安门的文化密码

人气 512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8月07日讯】位于北京中心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不仅为中国人所熟知,而且也是外国游客来中国的必游之地。有着500多年厚重历史的天安门,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作为上天在人间代表的皇帝也要秉承天意行事,天安门对此也充分体现。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门,它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的名字是“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一方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之意;另一方面,它与其它皇城门“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一起,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在最初修建时,承天门只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覆黄琉璃瓦,有五个门洞,通高33.7米的重檐歇山式城楼,充分体现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

为什么说皇帝是“九五之尊”呢?根据中国的阴阳学说,古代的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阳数有1、3、5、7、9,阴数有2、4、6、8。阳数又被称作“天数”,阴数则被称作“地数”。数字“5”和“9”分别是阳数、天数中最中间和最高的数字,而皇帝作为天帝在人间的代表,也处于最中间和最高的位置,因此皇帝被视为“九五之尊”。

因此,身为皇城正门的承天门的“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也是皇帝威严的体现。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在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当晚“焚毁宫殿及九门城楼”,承天门再次被毁。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城楼,并将其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在等级上仅次于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的重檐庑殿顶,故宫中的太和门、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天安门的五个门洞,中间的只有皇帝可以出入,其两边是宗室亲王可以走的,再两边是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以出入的。这都是古人重视“礼”的表现。

天安门前、后还各立有一对高达10米,重达20吨,汉白玉制成的华表。华表一般立在皇宫和陵寝前,三、四千年前就已出现。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承露盘上的小兽叫犼,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喜欢望天,所以也叫“望天犼”或“朝天犼”。

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犼头朝南,所以叫做“望君归”,即希望皇帝不要留恋外面的山水而废弃朝政,应该及时回到宫中处理政务。天安门后的一对华表上的犼头朝北,面向皇宫,叫做“望君出”,即希望皇帝不要整天在宫中行乐,要及时出宫体察民情。古人以此警示皇帝要勤于政务,体察民情。

此外,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石狮,东雄西雌,头部歪向内侧,似乎在守卫着皇帝的“御路”,体现了皇帝的尊贵和威严。

天安门城楼前还有外金水河,内金水河则在宫城内。这条河是从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过来的,按照阴阳五行学说,西属金,北属水,金生水,所以这条河命名为“金水河”。“背山面水”的建筑格局常常被视为风水好。

在外金水河上有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被架起,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侧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的;上述五座桥与天安门五个门洞一一对应。而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士等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和社稷坛门前。此种设置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礼文化”。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帝颁诏之地,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来求马到成功、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当年,天安门城楼面对的天安门广场曾是宫廷广场,东、四、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普通百姓的禁地,面积并没有今天这么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相信无神论的中共拆除了周围的城墙、和民宅,并修建了毛的阴宅、纪念碑等,还将毛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亦由此破坏了北京核心区域的风水。而明清皇帝通过天安门向世人传递的“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信息,还有多少人知晓?

责任编辑:古言

相关新闻
亲历者:无悔“六四”历史重来选择也不变
巴黎人权广场纪念1989天安门运动26周年
中国年轻人想谈论天安门事件令北京惊恐
学运代表:六四让中国一代人认清了中共本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