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4日报导】(中央社)英国政府2014年秋天推出中小学新课纲,对英语,历史等课目进行调整,其中历史课程改为依时间顺序教学,目的要让学生有清楚的历史脉络,曾引发历史学者争议。
2013年英国教育部提出的新课纲主要针对5到14岁的学生。教育部强调,新课纲并不是指导老师应如何授课,而是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老师有充分的自由可以依学生的需求调整课程。
针对引发争议的历史课纲,前教育大臣戈夫(Michael Gove)指出,由于学校长期以没有连接性的主题方式教授历史,造成许多学生无法清楚分辨古罗马人、埃及人及希腊人的差别,对时间的时序混淆,因此他主张在历史新课纲中以时间顺序方式教学。
历史新课纲从英国的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其中包括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世界大战、冷战等,同时介绍古希腊等。
戈夫指出,历史课不是用来强化学生的爱国心,应该忠于史实,因此历史上一些血腥的事件,过去较少被触及的17世纪历史都应该编列在历史教材内。
历史学者虽然肯定戈夫修改历史课纲的想法,但认为以时间顺序的方式教授历史并不可行。
伦敦大学教育协会总监赫斯本兹(Chris Husbands)指出,如果依照时间顺序这种方式教学生历史,7岁的学生学到撒克逊(Saxons),10岁的学生了解中世纪,14岁的学生学到工业革命,“历史比这个来的更复杂”。
赫斯本兹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以时间顺序方式教历史,就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可以有时间年表的观念,应该要教年轻人“建立一个历史的地图,帮助他们处理现在的议题,这才是学历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