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5年08月17日讯】Coconama巧克力 融化在舌尖的爱
文/图:李芝毓
(2324)图:拥有十五年巧克力制作经验的Taka。
如果你经常逛大温地区的农夫市场,一定对Coconama这个名字不陌生。鲜艳多彩的巧克力,盛放在一个个透明小巧的圆盒里,颜色如夏花般缤纷绚烂。热情的老板用牙签递上各种味道的样品,你把它轻轻放入口中,根本无需咀嚼,入口即化:香浓细腻的质地,如丝绸般顺喉而下,连心情都明快起来。若问老板做出如此美味巧克力的秘诀是什么,他说:“Coconama的巧克力里面注入了我们的‘爱’,对巧克力的爱,对客人的爱。”
从日本到温哥华
十五年前,学习食品科学专业的Taka和Kayoko大学毕业,进入日本著名的“明治集团”工作,从此夫妇二人结识并爱上了巧克力。在“明治集团”工作期间,Taka曾为该集团著名的“雪吻”(Melty Kiss)系列巧克力研发口味。
五年前来到温哥华后,Taka发展出比雪吻系列更加新鲜的Coconama巧克力。Coco是可可的意思,Nama是日语“新鲜”的音译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新鲜的可可”。为什么放弃已经从事了十年的高薪工作,转而来到温哥华呢?Taka说:“在明治这样的大公司里,巧克力都是用机器生产的,虽然有很多道工序,但是接触不到客人。我希望可以做手工巧克力,希望可以和客人互动,所以我们来到了温哥华。”
口味源自与客人互动
在温哥华做巧克力和在日本有很大不同,Taka坦言说:“口味是最大不同。在日本生产的是日本人喜欢的口味,而温哥华有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人们的口味差异很大,我们在适应这种变化。”
若问Coconama巧克力有多少种口味,Taka说这很难回答,不仅因为种类很多,而且口味还会随着季节而变化。虽然口味不断变化,但制作巧克力最关键的秘诀却不会变,Taka说:“Coconama的巧克力里面注入了我们的‘爱’,对巧克力的爱,对客人的爱。”
Coconama 巧克力的许多口味源自与客人的互动。Taka说:“在列治文开店的时候,有位华人客人想吃芥末口味的黑巧,于是我们就制作出来。还有清酒口味、辣椒口味等等,都是不同客人提出来的。”
Coconama的销售方式没有选择进入零售店,而是通过参加农夫市场和网络订购等渠道销售。工厂门口的墙壁上悬挂着大温各地农夫市场的时间表,可以看出Taka几乎跑遍了大温地区所有的农夫市场。他说:“人们喜欢本地食物,农夫市场上我们会遇见很多人,我们可以互动。”
艺术与科学的平衡
对很多厨师和点心师而言,制作巧克力是一种艺术,至少是一种工艺。而在Taka眼中,“制作巧克力是艺术与科学的平衡”,这可能也跟他“食品科学”的专业背景有关吧。他说:“我希望人们在享受Coconama巧克力的时候,感觉到美好。所以,我们融合了新鲜的食材、鲜艳的颜色、明显的香气和丝滑的质地。”
入口即化的效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Taka解释说:“丝滑的质地是在巧克力里加入了黄油、奶油和水制作出来的效果。以0度到30度为例,黄油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融化,但可可脂则会保持在固体状态,直到温度到达28度时,才会突然融化。所以我们找到黄油和可可脂的比例平衡点,制作出入口即化的口感。”
前往原产地研究可可豆
Taka的太太Kayoko曾经前往原产地了解可可豆种类,以及种植、取籽、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可可豆生产工艺。现在,Coconama已经不满足于使用比利时巧克力来生产产品,他们购买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可可豆,准备推出直接用可可豆生产出的巧克力,命名为Cocolabo系列,预计本月即将上市。
对于巧克力,Taka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原材料——可可豆。他说:“不同地区的可可豆味道不一样,委内瑞拉可可豆有坚果味道,秘鲁可可豆有强烈的水果味道。”他也希望能把关于可可和巧克力的知识分享给大众,所以准备开设巧克力课堂,想教会大家怎样品尝不同地域的巧克力,以及如何用可可豆制作巧克力的知识。Taka说:“我们从列治文搬到了北温哥华,这里有很大的空间,欢迎人们来参加我们的巧克力课堂。”◇
责任编辑: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