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南随笔】归正颠倒千年的18大俗语(十三)

人气 8

十四、君子不器
原句: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笔者认为,完整的描述何为君子的,就是这句“君子不器”。
器,就是器具,无论什么器具其功能和用途都是有限的。很久以来,此句多被解释为,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而是要多才多艺,这种解释与现代人类沉沦于物质世界的实情是特别符合。其实,仔细一想就知道,无论如何多才多艺,都是有限度的,都还处于“器”的层次,无非是大小、多少而已。那么何谓“不器”呢?

说到这里想起夫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子贡问: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看样子当时的子贡在孔子眼中虽然有才能但是还没有达到“不器”的境界啊!

说“不器”,必须说“道”。《论语》中虽然没有记录孔子说“道”是什么,但是却可以证明“道”在孔子心目中崇高的地位,“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又说君子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应该如何求“道”呢?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可见孔子认为君子为事的目的不在于事,而在乎道!孔子的门生,子夏则在“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中说明了君子和工匠行事的不同,君子为事是为了求道,工匠只是为了完成其事。

君子不器,不但提出了君子应该成为什么的人,而且也同时在提醒那些想成为君子的人行事时不能忘记真正目地。孔子说君子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君子的行为准则。笔者认为,科举兴而儒教废,当“读书”失去其求道修养的意义而成为追求功名的“器物”的时候,不但是儒学的没落也是人心的败坏使然。现代的教育就更落其次了,之所谓“人才”,也就是说“汝器也”。

责任编辑:泽霖

相关新闻
乔州《宗教自由法案》提交州长坎普签署
乔州在与佛州和阿拉巴马州长期“水资源之争”中再次获胜
乔州二所大学成为雇主偏好的“新常春藤”
佛州国会议员补举  共和党铁票仓翻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