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杀人的血债能否还清?

人气 25

【大纪元2015年03月25日讯】日本小说《信》讲的是一对父母早逝的兄弟,哥哥刚志因工作受伤失业,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替弟弟直贵筹学费,铤而走险闯入民宅偷窃,被人发现失手杀人,被捕入狱。此后,他的弟弟直贵开始了一个人的窘迫生活,尽管无辜,却从此背上了“杀人犯弟弟”的恶名。

面对刚志杀人的事实,认识他们的人,很快都在心里垒出了一道道的墙,惟一的区别,只是厚薄高低而已。在这个社会上,一次又一次的被歧视,被驱逐……他失去了原先安静的校园生活,失去了原本可以在歌唱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机会,失去了初恋女友……并背负了更多哥哥一手造下的精神债务,深深陷入社会歧视的沼泽。

这对兄弟以书信往来交流。但也正因这一封封来自监狱的信件,不断改写着弟弟直贵的命运。刚志在信中鼓励直贵从拾旧梦、考上函授大学、重展音乐天赋、得到富家千金的爱,但也同样因为有个杀人坐监的哥哥让直贵处处遭受歧视,处处受挫遭人白眼。一句“谁叫他哥杀了人呢”,让打工养活自己都成为难题。由于“担心造成不好的影响”,直贵不得不离开即将成功的乐队。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开始隐瞒。为了保护自己的爱,迫不得已选择非常手段。可惜一切的一切,都在一封带着有监狱标志的信到来之时终结。

这些系列的歧视,迫使直贵寻找救赎的路,探索歧视的根源。不过平野社长的一番话,一针见血的点醒了他,人都有着各种关联,有爱情,有友情,谁也不能擅自将它切断。所以绝对不能认可杀人,包括自杀也是不能认可,“靠冲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包括你现在受到的苦难,都是对你哥哥所犯罪行的惩罚。”歧视是理所当然的。罪犯亲属受到的苦难,也是惩罚的一部分。

赎罪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刚志失手杀人的罪行,带给亲人的精神债务,巨大而又痛苦。这并不是他15年的牢狱生活,每个月的忏悔信件,就能够全部弥补的。这足以见杀人的罪虐深重。直贵为了避免自己的太太和女儿遭遇更多的歧视,为了不影响女儿将来的婚事,直贵在反复思考后,做出了断绝兄弟关系的决定,叫他的哥哥出狱以后不要再联系他们。

这是极其现实而又冷峻的问题。杀人留下的精神债务,不仅使受害者家人痛苦,也令自己的家人跟着遭殃,受到歧视的牵连。小说披露的事件,尽管只是单一的个案,但足以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精神债务的巨大和沉重。如果把思路推开,当一个更大的群体,遭到迫害虐杀时,那庞大的血债更会令迫害者难以洗刷和摆脱。

《信》中的刚志失手杀人,就会为他的弟弟带来那么大的精神债务,使他陷入社会歧视的泥潭,只得靠搬家和换工作来减缓精神上的压力。那么,那些穷凶恶极、肆意滥杀信仰者,甚至参与活摘器官暴行的人,那一笔笔的血债,也同样会使行恶者无法摆脱,也同样会连累他们的家人,使其家人跟着遭殃,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恶报”。而且恶报现象,在那些参与迫害法轮功学员的中共官员、警察,参与活摘暴行的医生身上,就显的尤为突出。杀人后的血债虽看不见,精神之债也无踪可循,但最终无法摆脱它们,如影随形。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因果循环 报应昭然(上)
静远:份外之财不可得 不义之财不可取
三叔病游地狱
三叔病游地狱 人气 847
“神性贯穿其中 启迪人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