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5年02月06日讯】清末帝国主义资本打进来,叫侵略;1978年把西方资本请进来,叫改革开放。据我国刑事诉讼法,逮捕一个外国人需要省一级检察院和外事办商量决定。
中国现在各大港口每天都有许多资源运往外国,这叫“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当年说这个话,意思是全面开放贸易,你要什么,我就卖给你什么,而不是“送”,后世误解了这句话。事实上当时西洋各国也“量西洋之物力,结中国之欢心”,凡是中国想买的东西,西洋没有不肯卖的(包括最先进的铁甲兵舰。可惜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
签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后,中英贸易仍然对英国不平等,因为英国货物只能从五口(广州、福州、上海、厦门、宁波)输入,而英国全境的港口都对中国的货物开放。换言之,中国对英国货设了限制,而英国却对中国货不设限制。到底哪一个才是不平等条约?传统的不平等条约也许可以反过来理解。
早在1800年代初,就开始有华人移民英国了,当时英国一不禁止华人入境,二不禁止华人在英国租地建屋(这个待遇,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也享受不到了)。从对等的角度而言,大清国也应该这样对待英国商人,但是清政府不但不准英国人租地建屋,而且连他们进城都不让。英国人动武是为了打一个对等的地位。考虑到华人在英国的待遇,英商在华租地建屋不算侵略。
如今中国是有人在为八国联军翻案,直指其为“国际维和部队”。认真读史,细查事情的起源与经过,不难明白是非。
辛丑条约的内容也条条俱在。仔细研读并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对北京居民来讲,八国联军意味着什么,义和团意味着什么,史书有大量记载(当然与朝廷的看法不尽相同)据清史记载,清廷后来也曾为八国联军的指挥官员颁发了勋章,表彰其在占领区维持社会秩序的贡献)。
【哪一条”不平等“,又丧了谁的权?辱了谁的国?】
(一)当年,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打官司需要给审案的大老爷下跪。老爷靠心证审案,一旦震怒,无论原告、被告都有可能被大老爷褫衣当堂打屁股。
租界诞生后,治外法权使中国人第一次发现,打官司无需给审案的官员下跪。堂上老爷也无权随便将人褫衣当堂打屁股。
(二)当年,在中国大地上,撰写禀贴攻击皇上是“大不敬”的死罪,诽谤朝廷则有可能被灭门。只有在租界里可以自由办报,自由抨击“小丑载湉”和他的奴仆。当年的《申报》在启发民智,颠覆满清的事业上功不可没。
(三)“丧权辱国”的租界,在历次战乱中,从天平天国直到抗日战争前期,都是中国民众趋之若骛的安全岛与洞天福地。
最重要的是,遍查所谓“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列强要求的不外乎是通商,允许外资入境经营工商业,允许传教士自由传教,开辟租界与治外法权(外国人不能接受审案下跪,打屁股,主审官员凭自由心证来断案那一套野蛮的司法制度)。哪一条“不平等”,又丧了谁的权?辱了谁的国?难道要所有的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见官就下跪,像绵羊一样服从官府的一切决定,才算保住了大清的颜面与尊严?
历史的荒诞不能一直荒诞下去吧!
责任编辑: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