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精心上演的“完美话剧”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2月19日讯】什么叫“官场如戏场”?看看近年来大陆官场轰轰烈烈上演的“民主生活会”你就明白了。连官煤新华社都不得不承认“个别民主生活会沦为多次彩排后的‘完美话剧’,本该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参会者遮遮掩掩,生怕‘伤人害己’”,“那些频频出现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用词,反映了一些官员的通病,还是在心照不宣“搞默契”?”但事实上,“沦为多次彩排后的‘完美话剧’”的又岂止是“个别民主生活会”!

既是“话剧”,当然就有“戏路”。细读“民主生活会”上大量“自我批评”的官话之后,不难发现,它们往往遵循一套彼此心照不宣的语言修辞和行事逻辑。发表于《经济观察报》上的一篇文章将其称之为“自我批评”的“全套学问”。据作者分析,这套“学问”大致有以下法则。

第一,用词必须模糊,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能力问题、腐败和经济问题果断转化为作风问题。模糊语言是官员最大的保护伞,比如“老好人”、“文山会海”、“脱离群众”、“官本位”、“搞特权”、“意志消退”,或者“有待提高”、“有所放松”、“XX不到位”,这些词听起来很来劲,能唬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实际上呢,大家都知道它啥问题都不是:它们属于“现象”不属于“个案”,凡“现象”级的问题,最终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坐等红头文件三令五申然后再不了了之。举例说,“一些领导干部有包养情妇问题”,这话其实没有杀伤力,但如果说“(首码官衔)XXX包养了X个情妇,分别叫XXX”,这话就很有杀伤力,一旦被公开说出来,“有关部门”总免不了要调查研究、回应一番的,否则,媒体和广大线民必然整天聒噪个没完没了,烦着呢!

第二,言事必须琐碎。要虎头蛇尾,大题要小做(最好别做),小题要大做特做,方见“气势”和“决心”。比如兰考的民主生活会上,县长周辰良说:出差一般宾馆不想住,公交地铁不想搭,衣服不是名牌不想穿;宣传部长李金光说:开封五星饭店一周去几次,服务员见我都打招呼,感觉很有面子。再如湖北恩施市长李国庆自我批评,出差基本坐飞机,看病从来不排队。又具体又有料,关键是曝点小儿科级别的料,不会出事情!而有了这点料,就能添油加醋做菜了,技术指南参照第一条。

第三,批人必须上纲上线,坚决不往经济问题靠,万不得已说到经济问题,也要往铺张浪费上靠,坚决不能往贪污受贿靠。湖北阳新政法委书记批书记:“上主席台前,提包别人拿,茶杯别人端,你知道会场底下的干部怎么看?难道你就不能自己拿一拿?”又如,武定县纪委书记放炮:宣传部的公车指标是2辆,但为何实际有3辆?紧接着马上可以上纲上线,比如补一句说这是享乐主义、特权思维等等——这最关键,只要上纲上线,对方就能领悟到这是为批评而批评,为开会而作,对事不对人,加上被批评官员的真诚忏悔(技术详见第四条),党报马上就有了头条新闻可写:“如芒在背,心脏怦怦跳,脸上火辣辣”“有的同志纸巾擦汗往外走”云云,一个氛围很好的胜利的“民主生活会”就一气呵成了。

第四,被批必须流汗流泪,适当的时候如果加上几句自损自贬的忏悔辞,效果更佳。至少,田阳县县委副书记“痛哭失声”了,息烽县也有人“几度哽咽流泪”,兰考官员还说:检查自己,像对着镜子搧自己的脸,恨自己,你怎么就这样!流点汗流点泪,除了来几句“忏悔”录,还可以下点决心,比如,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忠实落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样,一个自我批评的会议,就颇有宣誓表功会的风采,可谓开出“风格”、开出“水准”。

第五,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发生在领导干部之间,别让普通党员上会越级批领导。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潘洪其指出:在沦为“完美话剧”的一些“民主生活会”上,看不到普通党员的积极参与和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这或许正是“和谐”的“民主生活会”之必须,只有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才能熟谙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尺度,红脸、出汗、 流泪,这三境界岂是一般的党员所能够准确把握的?

第六,会后必须默默无闻。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相互抚慰都没问题,总之,恭喜你这次顺利“过关”了,会后就不要追问落实情况了,你懂的。还有炮要放?留给下次吧,慌啥,很快又要再开的。

如此一幕幕由精心上演的“完美话剧”,既没有人受到真正的“教育”,也没有教出什么好人。正如有网友讽刺的那样:它们“巧妙地将体制问题转化为作风问题,将作风问题转化为认识问题,最后一切不了了之。看起来鞭子高高举起,其结果不过是轻轻抚慰,其实暗道早已设好,聪明的官员们就可以溜之大吉。草民欢欣鼓舞,精心彩排的大戏完美收场!”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林辉:从小故事看官员的安命与尽职
湖北25岁美女被提镇长 网民要查背景?
大陆官场奇闻:局长夫人“替夫考察”
马英九夫妇公示财产 民间开涮大陆官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