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5年12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编译报导)要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虽然这不容易做到,只要我们能避免让不良的生活习惯干扰到自己,在更少时间内做更多事也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美国媒体“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职场版日前刊文建议,想提高效率,下面这13件事从今天起不要做,实在很有道理。
1. 随心所欲浏览网页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工作时都要上网,很容易分散精力,或者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念头,让我们从“目标页面”随机点到和眼下工作无紧密联系的地方去。
问答社区Quora的一位用户苏雷甚(Suresh Rathinam)建议把脑子里蹦出来的想法先记下来,等工作任务完成后再去查看。
2. 同时处理多项事务
虽然很多人都将同时做两件事情引为自豪,但研究发现,仅有2%的人能够高效地处理多重任务。对其他人而言,一心二用并不是个好习惯,会降低我们的注意力,长远来看会影响效率。
3. 整天查收电子邮件
整天在网上也引致很多人在一天中不停查收电子邮件。不幸的是,每次你这样做的时候,平均都会损失25分钟的工作时间。更重要的是,不停查收电子邮件还会让人变笨,智商下降10个点。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统计,我们每周平均花13小时收电邮,在美国法定工作时间中占比28%。另据手机锁屏幕应用程序Locket的统计数据,用户每天解锁手机屏幕达110次。由此,企业策略顾问罗恩.弗里德曼(Ron Friedman)建议退出Outlook程序及电子信箱网页,并远离手机,以便用整块的时间专注工作。
4. 把当天最重要的工作排在后面
一天工作开始时,人们习惯于先“热身”——完成简单的事,把更耗时、更困难的工作留在后面完成。然而这是个坏主意,经常导致重要工作没能完成。
研究发现,一天里人们的意志力会逐渐减弱。既然如此,最好让最难为你、但也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一天之始。
5. 太多的会议和交谈
最影响工作效率的事就是不必要的会议和交谈。和电子邮件一样,即时通信软件、视频聊天工具就在我们手边。不必要的情况下不要用“群聊”。
物流企业BlueGrace Logistics创办人鲍比.哈里斯(Bobby Harris)建议人们不要接受“群聊”、视频会议的邀请,除非发起者有明确的议程,并告知预计会开多久。即便如此,哈里斯也建议我们只划出对方所要求的一半时间。
6. 坐一整天
商业策略顾问莫钱特(Nilofer Merchant)在TED演讲中介绍了自己她是如何帮助众多大型企业获得了引向成功的新思路:边走边开会。
她建议有利于坐着喝咖啡的那种会议,利用每周开会时间走二三十英里(约三四十公里)。“新鲜空气促生的新思维会让你惊讶,在此过程中,你会给你的生活带入一套全新的想法。”
7. 按下闹钟的打盹键
你或许会觉得早上贪睡可以让你更焕发地迎接新的一天,但事实是,睡回笼觉弊大于利。
这是因为,当你第一次醒来时,内分泌系统就开始释放荷尔蒙,让你准备好开始这一天。当你又睡着,这一过程就放慢了。况且,五分、十分长的回笼觉也不足以获得深度睡眠,无法达成恢复体力的效用。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削减睡眠时间。《赫芬顿邮报》创办人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在TED演讲中说,良好的夜间睡眠对提高效率、心情快乐、明智决策、启发灵感还是必要的。获取充足睡眠的诀窍是提前规划作息并在合理的时间就寝。
8. 未排定优先级
不少人认为,立很多目标是确保成功的最佳途径,如果某个想法失败,还有足够多的路径可选。可惜,这种摇摆不定可能会大大影响效率。
巴菲特的解决之道堪称完美。听到自己的私人飞机驾驶员抱怨说自己没有完成人生目标,巴菲特让他开列一份清单,写下希望去世前做到的25件事。不过,他并不是建议对方朝着每个目标小步向前,而是劝他从中挑五件最重要的事,把其它的目标忽略掉。
9. 规划的工作过量
许多雄心勃勃且有条理的人都会让自己的时间表精确到小时,希望借此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不幸的是,事情并不总是按照计划进行,比如孩子病了或被分配了一项任务,都可能打乱他们一天的安排。
其实,你可能每天只计划四五个小时的工作,这样就比较容易灵活调整。
10. 事前考量不足
打破这种习惯的意思是,你应该在实现长期目标之前制订好方略。要面对中途撤出的局面是非常令人尴尬的,而且很浪费时间。
哈佛大学讲师罗伯特.波曾(Robert Pozen)博士建议先确定最终想要的结果,然后设立一系列步骤来实现。途中,你可以审视自己的工作以确保自己在正轨上,据此作出相应调整。
11. 手机放床头
别再这样做了。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LED屏幕会发出蓝光,研究证实对视力有损伤,还会抑制调节睡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同时,褪黑激素分泌不足的人也更容易陷入抑郁。
12. 自我犒赏式的放任
无论是要调整饮食习惯、健身计划还是工作安排,要养成新习惯,最难的事情就是恢复旧习惯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在一周的低糖饮食后,认为自己有理由享受一次“甜品大餐”,这种认可放任的做法阻碍了很多人自我完善的进程。
试着把调整目标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心中想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个节俭的或者爱锻练的人,这比不情愿地去适应新习惯更为有效。
13. 完美主义
英国哲学家、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在其网站“生命之书”(The Book of Life)上写道,做事拖沓的根源往往不是懒惰,而是对事情做不好的恐惧。
“只有在对什么也没做的恐惧超过了对做不好的恐惧时,我们才开始去做……而这会耗去时间。”他写道。克服拖延的唯一办法就是避免陷入完美主义、不要纠缠于细节。只当这件事情并不那么要紧,干砸了也没有关系,不执著于结果可以让你尽早上手。@*#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