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方官称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难完成

【大纪元2014年09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大陆官方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呈全线下滑态势。有地方官员表示,现在预期包括GDP任务在内的大部分指标均难以完成。加大投资成为各级官员唯一救命稻草,但专家称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弊端越来越明显。

加大投资成各级官员唯一救命稻草

近日中共国家统计局陆续发布了中国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PPI、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呈全线下滑态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创68个月新低。

临近第四季度,江苏、山东、山西、黑龙江、湖南、广东等省份均将抓投资、抓重点项目建设列为近期工作重点,试图努力完成全年GDP目标。

据《华夏时报》9月20日报导,中部某省发改委内部人士表示,现在预期包括GDP任务在内的大部分指标均难以完成。“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很大,但办法不多,投资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深圳一位政府部门人士表示,过去深圳的投资占比不大,今年出口和消费不振,也需要加大投资弥补缺口。“深圳今年的经济增长任务预期也完不成,目标定高了,进出口下滑太厉害。”

海南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整个经济形势都不景气,各省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

投资仍然是多个省份稳增长的救命稻草。根据地方政府的公开数据,山东、江苏今年1-7月的投资额就超过2万亿元,河南、辽宁、河北、湖南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甚至超过一半。

投资拉动经济弊端凸显中共当局或再下猛药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政府只靠投资的路走不通,经济的良性循环尚未建立起来,这需要法律来保证,否则企业不敢参与,政府不要大包大揽,能够放给市场的就让市场去投资。

中共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曾表示,2013年的投资和GDP的比例达76.7%,而这个比例十年前是41.58%,十五年前是32.83%,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投资和当年GDP的比例越来越高。

李毅中认为,每年投资的增幅是GDP增幅的两倍甚至三倍,将可能进一步推动和诱发信贷扩张、赤字增加、加速卖地、债台高筑,土地财政、产能过剩这些弊端恐怕会越来越明显。

大陆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现在的投资只会增加更多的过剩产能,中国经济转型的出路需要告别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模式,尤其是需要对内开放、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开放垄断行业、放松和解除管制、尊重和保护民间财产权,经济才有希望。

面对日渐沉痾的经济局面,中共当局或再下猛药,打开货币的闸门来刺激经济。近日,关于中共央行通过SLF(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向五大银行释放5000亿元流动性的消息让市场风起云涌。因其性质类同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因是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假设按4倍杠杆计算,即可创造出两万亿元的货币量。中共央行此举,一方面动作比较隐蔽,保持了表面与官媒宣传的一致,另一方面也释放了流动性,最终达到了给市场传递信号的作用。

巴克莱分析师甚至更加肯定的认为,中共当局很快将不得不下更猛的药。巴克莱分析师在客户报告中表示,降息是不可避免的,18日下调14天回购利率20个基本点是一个迹象。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福克斯:“中国成最大经济体”的宣称站不住脚
大陆8月经济数据疲态尽显 预期不乐观
多家境外银行和机构下调中国GDP预测
温州银行抽贷加剧民间借贷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