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4年08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姗洛杉矶报导)“头上有片瓦,脚下有块地”,是传统的中国式梦想。然而在洛杉矶这个现代国际大都市中,却有好几千人既没有地,也没有瓦,长年住在汽车之中。是什么样的人在以车为家?以车为家,又是怎样一种“境界”和感受?
艺术家格林(Lisa Green)已经在面包车里住了五年,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中,她一直是一名成功的金融分析师。然而有一天,她突然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
她选择离开她的家,做一名艺术家,并为无家可归者的利益呐喊。她也花时间打坐,为一家非营利机构做兼职工作。目前她正在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出书。
格林说:“我是自愿选择了这种生活,但很多人不是。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住所,去住别人家,但总是寄人篱下也不是办法,最后就只能住在车里。”
每天早上六点,格林付钱把车停在威尼斯(Venice)海滨的一个停车场里。有很多以车为家者在此聚集,该地区也因此变得“臭名昭著”,成了政府打击的重点地区。
拥有健康硕士学位的瑞秋(Rachel),也在这里停车。瑞秋曾是个小企业主,现在她和先生白天在威尼斯海边以卖自己的作品为生,晚上则回到汽车中四处流浪。他们拥有三辆车、四只狗。他们每周去一个专停房车的公园扔两次垃圾,扔一次得花15美元。
瑞秋说:“现在我搞艺术,我很有创造力,我也玩音乐。我用各种办法让自己开心,而非给自己压力。”
但格林和瑞秋都不能在停车场过夜,必须在午夜前离开停车场。在洛杉矶,要找一个可以在夜间停车的地方并不容易。
2014年6月,联邦法院裁定,洛杉矶市禁止住在车里的禁令无效,这让所有以车为家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瑞秋说,在某种程度上,她确实是自己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但如果能拥有一个固定的住房,她也会很高兴。
瑞秋说:“现在房子不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确实盼望住在四面有墙的家中。像我们这样以车为家,确实更自由,但也有随之而来的压力。”
市面上短缺的住房、上升的房价和租金,迫使许多人过上以车为家的生活。格林和瑞秋都希望人们对这样的族群展现更多宽容。
格林说:“我希望人们能来看一看这些无家可归者,无家可归有时候意味着穷困,但请从不同的角度看一看他们。也不需要你走过来说,我能帮你吗?只是请你了解,他(她)也是某人的妈妈、兄弟、姐妹或阿姨,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据洛杉矶无家可归者服务局的统计,今年洛杉矶市有将近五千人生活在三千部汽车里。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流行病,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学会怜悯的机会。
责任编辑: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