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东镇软桥里位于122县道约26.5K处,社区彩绘是一大特色, 常让过往的车辆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软桥的地名,是因早期当地农民运送农产品至对岸的横山乡, 因此就地取材用黄藤搭建一座便桥以横越上坪溪。
由于黄藤搭建的便桥行走时会上下摇动,所以被称为“软桥”。 这座软桥早已消失,“软桥”却成了当地的地名,地方因此而有“软桥无桥”的俗谚。
软桥,是一处纯朴的农业聚落,利用好山好水的环境,发展有机农业, 生产有机蔬菜与稻米,如今更发展成为软桥农业休闲园区。 软桥农业休闲园区除了以彩绘社区著名之外,水利设施景观是园区最主要的特色。
日治时代大正8年(1919),日本人在此地建造软桥发电厂,开辟渠道,导入上坪溪的溪水, 利用高低落差,进行水力发电。这座电厂至今仍在运转,是全台最小的一座水力发电厂。
大正15年(1926),竹东地二重埔地方士绅林春秀先生集资兴建竹东大圳,利用软桥发电厂既有的渠道, 做为导水路,开辟21公里长的圳路,沿途兴建13座引水隧道,以克服地形隐碍,昭和3年(1928)完工, 灌溉800公顷农田,促进竹东农业的发展。
竹东圳不仅是一条农业灌溉用渠而已。民国73年(1984), 政府建造宝山水库, 以支援新竹科学园区的工业用水。
宝山水库所在的柯子湖溪上游水源不足,因此政府兴建引水隧道, 将竹东圳的水流导入宝山水库,成为宝山水库主要的水源。
从此竹东圳不仅是一条农用灌溉用渠,同时也经由宝山水库,支援竹科的工业用水, 成为协助台湾经济发展的推手。
民国95年(2006),为因应工业用水成长的需求,政府建造完成宝山第二水库(简称“宝二水库”), 水源仍倚赖上坪溪,因此在软桥社区兴建宝二水库引水道,将上坪溪供应给竹东圳的水道,再分流至宝二水库。
宝二水库引水道采地下化工程,通过软桥社区的农田,而完工后,水道在地下, 路面就成为一条供民众休闲健行的步道了。 步道两旁并种植樱花等花木,沿途设有六座凉亭,从软桥社区的停车场出发, 循指标进入这条休闲步道,沿途可以欣赏乡村绿油油的水稻田及有机田园, 二、三月樱花开时,也可以来此赏樱。
步行约一公里,步道终点有宝二水库引水道的分水场,以及宝二水库与竹东圳的分流渠道。我两次来访, 都遇见老师带着小朋友来这里校外教学,参观这项水利设施。 分流渠道的最前端的山壁有一引水隧道口,隧道的另一端即是上坪溪的取水口,就是竹东圳的起点了。
分流渠道附近有一条小水圳,设有洗衫台,水圳旁的老树下,有一古老的石头伯公, 可以顺道参观。
参观完分流渠道,可以沿着附近乡间小路绕回软桥社区停车场,沿途浏览乡野景致, 也可顺道观当当地的人文景点。
例如竹东圳的圳道、古老的石拱桥、软桥水力发电厂(现称“桂山电厂软桥分厂”)等, 也可以绕进软桥社区,欣赏当地居行自行创作的社区彩绘壁画。
软桥休闲农业园区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四、五月时,这里也是观赏萤火虫的景点。 而五月油桐花开时,也可以来软桥山区赏桐。软桥农业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了一条软桥山登山步道, 在社区停车场旁立有软桥山的导览地图。这条步道全长约2.5公里,绕行一圈约2.5至3小时。
我从社区停车场出发,依指标,爬往软桥山。软桥山登山步道的海拔落差约300公尺,有不少爬坡路, 沿途山径有些荒凉,实际走过,觉得并不适合一般游客造访。若是桐花季节时来访, 可以走一小段山路欣赏桐花,若无登山的心理准备,不宜贸然直闯软桥山。
旅游日期:2012.06.16 & 07.14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路程时间记录】
软桥社区停车场→20~25分钟→分流渠道口(注:步道空旷无遮荫,不宜在天气炎热时行走)。
软桥社区停车场→8分钟→登山口→70分钟→软桥山山顶凉亭→40分钟→花草林站(登山口)→15分钟→ 软桥社区停车场
下行踩踏时,木板应声断裂,跌了一跤,幸好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