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4年04月21日讯】近年,中国大陆城乡差别日益增大,偏远农村的“光棍村”也多了起来。陕西商洛市西部的杨四庙村,因村民贫穷且缺乏文化技能,全村四成男人没媳妇,有人因为无妻,连申请贷款都遭信用社拒绝。
《华商报》报道,陕西商洛市西部柞水县营盘镇的杨四庙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村,也是个名声在外的“光棍村”。全村共辖2个村民小组,93户270人,到了结婚年龄却找不到对像或丧偶、媳妇与他人私奔的单身汉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数的四成。其中达到婚龄一直娶不到媳妇的33人,娶了媳妇但媳妇跟人跑了的2人,丧偶的3人。
娶媳妇难 没老婆贷款都被拒
在杨四庙村,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27人,读大学走出去的只有4人。因为环境资源、文化素质方面的制约,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不到6千元,导致村民娶媳妇难,因为没有配偶,又导致一些村民精神上萎靡不振,思想上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杨四庙村单身男人家庭中,74岁的邓自强和71岁的邓自贵兄弟俩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了。哥哥邓自强是老婆因病去世,弟弟则是终身未娶。而邓自强的两个儿子中,43岁的邓光军妻子在10年前跟别的男人走了,留下一个儿子,今年已经20岁了;37岁的邓光庆则是因为致残截肢,当时谈好的女朋友悄无声息地离去,他现在一直在家里靠放羊为生。
42岁的田贵珠,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去年年底才买了一辆二手车,计划到街上贩菜卖水果。他说:“我在外打工时,也有过对象,可是女方要求做上门女婿,我如果一去,家里一对70多岁的老人生活就没了着落,这个家离了我就散架了。还不是因为我们没文化,地方穷,女人都不愿意来……”说到这里,他低头良久,擦拭着眼睛。
47岁的程章银,曾经读过三年小学,他跟91岁的老母亲住在三间老房子里。也许是由于娶媳妇的艰难,程章银对于生活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求,“现在把老母亲照顾好,养老送终就行了”。一亩多地里种点玉米、土豆,够母子二人吃了,闲了到附近打个短工,挣点零花钱,打发后半生。没有老婆,让程章银感到不便的是,他想到镇上农村信用社贷款种药材,人家不给贷,工作人员认为他没老婆家庭不稳定,怕他还不上贷款。
杨四庙村年轻人也少,最近在村里修桥的13人中,除了3名妇女之外,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男性村民,最年长的已经72岁了。“我们村好几年都没人娶媳妇了。”村民汪成莲感叹道,他的儿子27岁,在城里读到中专毕业,在杨四庙村已经算是屈指可数的人才。
近年,中国大陆城乡差别日益增大,偏远农村的“光棍村”也多了起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的后峪村,人均耕地仅有一亩左右,经济条件差,本村的姑娘们都想往外跑,外村的姑娘又不愿意嫁过来,这样恶性循环,“光棍”越来越多。该村在鼎盛时期人口达到320人,十年前尚有200口人中,就已经有30来个“光棍”,现在全村只剩下百余人,迫于无奈,不少家庭举家搬迁,为的就是能给后代说上个媳妇。
在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四民村,全村209户677人,到2004年还有42个单身汉。由于耕地匮乏,不通公路,水利设施严重不足,75%的村民连饮水都十分困难,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这个穷乡僻壤。
(责任编辑:林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