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8日电)铁硒超导体具有零损耗、高电流传输的特性,工业价值高,中央研究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吴茂昆研究其超导机制,发现3种铁空位排序方式及反铁磁性,获得学界重视。
吴茂昆团队的研究领先学界,近期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NAS)”,为科学界解开超导现象谜图,带来重要进展。
一般的超导体必须在低温环境中才有作用,科学家必须以液态氦冷却等方式,制造摄氏零下250度以下的低温,制程极为昂贵。而铁硒超导体则属于“高温超导体”,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中发生作用,具有极高发展价值,但学界至今还无法清楚掌握它的机制。
吴茂昆率领的研究团队,于2008年发展出铁硒超导化合物,为相关研究带来崭新途径。今年他更进一步,找出铁硒超导体的3种不同的铁空位排序,并发现其中一种排序是绝缘体,且具有反铁磁性。
吴茂昆解释,学界一般相信“高温超导”的成因,就是在具有反铁磁性的化合物内,掺杂足量电子,使反铁磁性变成超导性。这次研究验证了这个机制,让科学界更了解铁硒超导体。
吴茂昆说,目前超导体运用于磁共振显像、磁浮列车等,如果能找到合适的“高温超导”材料,就能大幅降低成本,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这次研究参与团队,包括吴茂昆、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陈福荣,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范戴克(Dirk Van Dyck)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