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4年12月08日讯】艺术的表现贯穿于人类的历史长河: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建筑等多种形式,分别以各自的风采记录和繁荣着社会生活。其中,绘画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领域。千百年来,那些画中的人物景色和故事,不仅反映出作者自身的观察视角和内心世界,更折射出某个时期局部或整体的社会势态--时而是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盛世,时而是道德沉沦希望幻灭的末路,又或许是昭示着拨开迷雾,扬帆归航的生机。
一幅画作带来的美感,首先源于视觉的愉悦,继而激发心灵的波动。铅笔、水墨、油彩,勾勒、涂抹在纸张或帆布上,幻化出生动的人、景、物:亲切的脸庞,珍贵的瞬间,温馨的回忆,重要的片断,凭借高超的技法被一一定格,成为静态的永恒。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诗《画》)中国画写意传神,浓淡间透着灵动的韵致:云海苍茫,江河深远,飞天轻盈,仕女雍容,寺庙素朴,鸟鸣花艳。“山川使我为山川言”的气魄,的确在丹青中时隐时现。同时跃然纸上的,还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闲适。
再看西方油画,大量精品继承了古典美学的理性与和谐:逼真写实且不乏感性的浪漫:圣洁恬静的圣母,健壮阳刚的男子,热烈奔放的花卉,栩栩如生的肖像,还有,至高无上的诸神。善恶有报等丰富的道德内涵以及对神的讴歌,都融汇在光影的巧妙格局中。
走入纷繁的现代,原有的规则秩序慢慢地被打破。过分强调自由感受,试图摆脱传统的创作观念颠倒了美丑:散乱的人体结构,任意的颜料抛洒,阴暗的调性,晦涩的主题……这一切居然被假以艺术之名盲目追捧,而严谨的工笔技巧则被指落伍。在怪异变态的作品面前,审美的眼睛和心灵同样接受着考验。不禁要问:什么是美?
庄严的神佛,秀美的峻岭,优雅的四季,淳朴的村落,袅袅的炊烟,母性的光辉,孩童的烂漫,感恩的思绪,都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缤纷的色彩一同铺陈于眼前。怀着谦卑的心,内省反思。郑重的礼赞神明,歌咏自然,描绘时代风云,呈现非凡的精神。这样的作品必定能散发出纯洁动人的感染力。真与善的画笔,方能发送温暖,筑出希望。
责任编辑: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