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带手机 引发的深思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9月06日讯】上周最热门的YouTube视频的有一个名为《我没带手机》(I Forgot My Phone),这个时长2分钟的视频观看量已超过2000万次。该视频归为喜剧栏目,但从中看到人们的智能手机迷恋文化,让人深感不安。

《纽约时报》报导,视频开始一对男女躺在床上。喜剧演员查勒妮.德古兹曼(Charlene deGuzman)扮演的女子默默凝望,而她的男朋友拨弄着智能手机,毫不在意。

随后展现的就是德古兹曼彻底反乌托邦的一天:共进午餐的人盯着手机,完全无视她的存在。听音乐会、玩保龄球,还有在一个生日派对上,都是同样经历。(甚至过生日的男孩都在用手机录制派对场景。)视频末尾,一天结束后,德古兹曼和男朋友回到床上;他还在玩手机。

观看德古兹曼的视频多少让人感到不安。它直击我们的智能手机迷恋文化,让我们如坐针毡地意识到自己对于那小小屏幕沉醉,同时也提出,用身心去生活而不只是观看,也许能让生活更美好。视频中不乏搞笑场景——一位男士在海滩上求婚时还不忘用手机拍摄这特殊时刻——但主要还是感觉……难过。

“想到要拍这段视频,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太荒唐可笑了,包括我自己在内,去听音乐会时,周围的人都在用手机拍演出,而不是真的去看它,”德古兹曼在一个采访中说道。

“我们只顾盯着手机,而没有亲临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时刻,这让我感到难过,”德古兹曼说道。她创作了视频剧本,由迈尔斯.克劳福德(Miles Crawford)导演。她思考的是,不管你喜不喜欢,透过四英寸大小的屏幕来体验生活可能会成为新的常态。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人们会对手机产生反感,那意味着他们必须对硅谷构造的整个就餐理念产生反感,”克劳福德说。但他又补充说,这是有可能的。“对,社会在不断变化,但苹果手机不过6岁,所以那些变化还没有发生。”从德古兹曼的视频引起的强烈反响看,至少人们已经在考虑这些变化了。

“我也是直到今年才开始有了不靠手机而活在当下的想法,”德古兹曼说。“我仍带着手机,但尽量把它放在包里。我自己只是感受某个时刻,但无需为此发张照片。”

智能手机在给人们生活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赫尔辛基资讯科技研究院(Helsinki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英特尔实验室的曾研究发现,重度使用智慧型手机的人,可能每十分钟就要确认一次手机,一天确认次数高达三十四次。

智能手机的深度介入也衍生了淡漠人情、沉迷网络、丧失注意力、增加疲劳感等负面问题。国内外更出现如“iPhone、iPad症候群”、应用程式上瘾(App Addiction Syndrome),或行动装置上瘾(moblile device addiciton)等词汇。

(责任编辑:岳青)

相关新闻
中国年轻人 迷恋新手机
林志颖迷恋科技 把手机当情人
过度迷恋手机 日本青少年走入恐怖世界
专家:迷恋智慧手机 颈椎变形遗憾上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