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来丹麦时,遇到一位来自台湾的交流学生,因为我们一起参加语言学校晚间的学习班就认识了。见她才16岁就出远门,而且因为寄宿的家庭在很偏僻的小镇,所以她来回上学需要乘公交车。我呢,住在不大的小城里,离学校不远,几步路就到了,奢侈的时候还有专车接送,所以对在丹麦乘公交车,连想都没想过,甚至想着丹麦的公交事业估计做不大了,因为偶尔看见,没见几个人在上面,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和“外国人”。我于是好奇地问她:“在丹麦怎么乘公交车啊?”这下引得她大笑:“你连公交车也不会乘啊。”被她一笑才发现自己来到丹麦生活,真的好似回到了“童年”,可以用“无知”来形容了。
虽然后来“学会”了乘公交车,但第一次独自一个人来到哥本哈根时,还真的又让我担心自己会迷失。
十次剪打卡(klippekort)
丹麦流行十次剪打卡,别小看了那小小的一张卡,能省很多钱呢。而且不管是火车、地铁、公交车都是通用的。第一次到哥本哈根时,想着也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来,所以就买了一次性的车票,买了就让人后悔,因为一次短程旅行就要24克朗(约3.2欧元),10次剪打卡也就150克朗(20欧元)。所以以后我就学乖了,一到哥本哈根就先去买好十次剪打卡,实在用不完,下次还能用。
朋友住在哥本哈根市内,所以一般都是两区的卡就够用了,所以我也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区域的概念。一次朋友带我去一个较远的地方玩,打卡时她问我我的卡是几区的,我又“无知”得一脸茫然。朋友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剪打卡,花花绿绿的,什么区的都有,随后,她在车站的一张指示图上,找到了我们所处的区域和我们要去的区域,最后计算出来我们两人要打多少区的卡,我们手上有几区的卡,然后决定打多少次。噢,我的天,这简直就是考人数学的应用能力嘛,大城市的人真是,天天要计算着,真是吃力。不过,也没办法,因为如果没打够卡,一旦罚款,据说就要500克朗(约67欧元)呢,所以还是计算一下为好,就当是做数学题吧。
交通电子卡(rejsekort)
虽说每天做做数学应用题,习惯了就好了。不过让丹麦人等待了14年之久的交通电子卡终于推出并运行了,虽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如有市民反映,盲人无法知道自己电子卡的余额是多少,或有些旅程的价格比十次剪打卡贵等等问题,但毕竟覆盖了整个丹麦的电子卡开始通用了。“一卡在手、出门不愁”,还没习惯长途开车的我还是觉得这卡对我来说很方便。因为可以充值,可以方便地在挥手之间完成“剪票”,还可以另加自行车,还能带个“团”,享受折扣呢(5人以上为25%)。总体上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对我这个来到哥本哈根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不用买那么多的卡,计算那么多的区域了,只要记得上车前Check Ind,结束后Check ud,万一乘错车,同一地方在20分钟内Check ind,系统会自动将旅途当作是一次连续的行程。
听说在电子卡运行后,丹麦的国民向交通部提出了85项不满意的意见,丹麦政府也正努力解决这些难题呢,估计完善后的电子卡会更加体贴了。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现在价值50克朗的普通个人交通电子卡购买是免费的,我想我得准备好买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