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太过矫情的尽说好话,但又觉得说实话太过伤人,我们该如何安慰对方才好呢?
“我是不是变胖了?”
“怎么会?你没有变胖啊!”
快速的回答,听来会让人感觉有点受伤吧?
也许对方心里明明想着“你变胖了”,但因为害怕被我察觉,便马上回答我“你没有变胖”。
话虽如此,若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哪里?一点也看不出来……”
对方这种迟疑的反应,不由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晓得该怎么回答,还是他心里有更糟糕的答案。在这种疑神疑鬼的情况下,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究竟该间隔多长的时间回答,才会确实让对方感受到安慰?
最适切的间隔时间是二秒钟。因为三秒太长,一秒又短到让人感到有点不自然,所以最适当的间隔长度还是二秒为佳。
虽然我用半开玩笑的方式,说明间隔时间在回应上的重要性,但却可以从这个地方了解到,真正重要的不是用语的结构,包括回答对方时的说法、表情、动作,甚至是说话的速度及腔调,把这些全综合起来,只要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真心想要安慰他,就是一种好的对应方式。@
摘自《阿川流倾听对话术》 野人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