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跟客户聊天,与其说是聊天,其实请益的成分更大,藉由聊天可拉近距离,博搏感情,有时话匣子一开,这些前辈会开始谈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下的真实经验,这比讲得头头是道的行销书籍有用多了,尤其对小企业而言。
陈董是是我的客户,有自己的品牌和配合的通路,虽然已经稳定的经营了许多年,但对自己的新产品要上市,心中仍旧忐忑不安,经常自嘲说,他是眼睛半闭着,傻傻的一直做,卖不卖得动,只能听天由命,毕竟产品好坏由客户决定,不是你我说了算。
计算成本
许多书籍都会告诉我们,产品上市前要精算成本,预估销量,拟定价格,然后你就可以知道卖多少数 量达到损益两平,接下来就会开始赚钱…可是所有的前辈都说别傻了,那是不可能的,大企业才有定价能力,像我们这些小企业,即使有自己的品牌与口碑,价格仍然是最重要,订价不可能比同级的产品差太多,唯一能算的是,扣除成本后还剩多少利润,来决定要不要冒险。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产品没卖掉前,永远不敢确定是否可以卖得掉,卖得掉是自信,卖不掉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如果开发10项产品,其中有3样卖得动,四样打平,3样销路不好,截长补短,多少都还有赚头,如果幸运有一样能大卖,或长卖,那就发了。
至于滞销的产品,陈董说,只能自我安慰,好在我不是卖吃的,东西放久了也不会坏,反正仓库很大,慢慢卖,总有一天可以拿回成本。
通路非万能
我问,您有固定的通路帮您卖,业绩应该不致于太差吧!又是一句别傻了,通路没你想像中好用, 通路只喜欢好卖的产品,对创新的产品生死未卜,通常兴趣缺缺;相似的产品选择太多了,知名度不够,到了大卖场,也只是陪衬的角色,让卖场看起来更多选择, 但消费者可能连正眼都不看你一下,时间到了,卖不到两件,对方赚了上架费,还嫌你占空间,要你搬回家。
其他通路呢!首先你给的利润要够多,对方才愿意帮你推,万一产品推不动,命运就跟大卖场一样,只能搬回仓库冷冻,所以即使是二线产品,也要准备许多通路。
问题来了,通路多,代表你第一批的产品数量不能太少,生产太多又怕滞销赔得更多,怎么办?
就看你敢不敢挑战了,口袋深不深,敢挑战,才有可能成长,不敢挑战,倒不如回家吃老米,还开公司? @
摘编自 《飞盟广告部落格》飞盟广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