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非常干旱,大多数农家的生活都有了困难,荷西也是其中之一。
在不知如何是好之下,他突发奇想的写了一封信寄给“上帝”。
邮局员工在分发信件的时候看到了这封寄给“上帝”的信,他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于是他就交给了局长,大家在知道有这么一封寄给“上帝”的信都很好奇,所以局长就打开来,然后念给大家听。
对于这封荷西向上帝求助的信,大家讨论了许久,最后决定大家一起凑了六
十元寄给了荷西。
不久,邮局又收到了一封荷西再次写给上帝的信。
局长很高兴的叫大家聚集起来,然后打开信要念给大家听听荷西感谢的话。
信上写的是
“亲爱的上帝,我收到了祢寄给我的六十元,我知道祢原本要寄给我的是一百元,不
料却被邮局那些人污走了四十元。我很感谢祢对我的眷顾。
愿荣耀归于祢直到永远
荷西”
这是我在主持台湾文化节晚会时讲的一个笑话,我以“这可真是好心没好报”,“好心去给雷亲(吻)”’(台语,好心没好报),在我们的人生中有时候就是会遇到这种“无奈”糗事,来做为这个笑话的结束。
但是,那晚我在回家的路上,却一直在想这个笑话,因为那个笑话的不完美的结尾让我的心头有点郁闷。
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是不是可以做出不同的回应,而不只是对荷西的回信,感到无奈和可笑而已。
最后,我给这个笑话加上了这么的一段结尾,
“局长念完了信之后,他很生气,所有的人也很生气,大家凑了六十元寄给荷西,他不但没有感谢,竟然还向上帝抱怨邮局的人偷他的钱。
有人骂荷西忘恩负义,有人指责荷西太过贪婪,有人甚至诅咒荷西,˙˙˙˙˙˙。
就在大家气愤填膺的时候,突然,局长开口说,“我们应该可以做一些比生气更有意义的回应给荷西先生”,大家静默了下来,局长继续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凑四十元寄给荷西?让荷西的愿望满足,让我们不再生气,让上帝的爱填满我们大家的心头。”,大家听了都心平气和了,也同意了。
于是局长写了一封信连同四十元寄给了荷西。
“亲爱的荷西,
先前的六十元我们寄给你的,那是上帝感动我们,让我们很高兴有个可以帮助人的机会。这个四十元也是我们寄给你的。上帝爱你,我们也爱你。
愿上帝的平安与你同在
邮局局长和所有员工”
荷西在收到信和钱之后,亲自跑到邮局去道歉和道谢,邮局离他家很远很远,他从太阳还没出来就出门,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写完了这个结尾,我的心就泰然舒坦了。
邮局的第二次的爱心让一切都圆满了。
不过故事虽然结束了,我的思绪却仍然翻腾着。
因为接下来我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现实:我自己。
我在想,我应该会有第一次的爱心,但是我是不是会有第二次的爱心,坦白说很难。
第一次的六十元是同情与怜悯。
大部分的人只要自己有余力或是做得到,都会伸出援手帮助需要的人,“人溺己溺”的同情心是人的善良本性之一。
第二次在气愤的情绪下,尤其是做了好事,还被对方栽赃入罪,不兴师问罪,不咒骂他祖宗三代就已经不错了,不但要原谅他,还要继续帮助他,说真的,这单是修养够还不够,修养够顶多是不计较而已,必须要有“爱人如己(家人)”的爱心,才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给予“第二次的爱”。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写封信告诉荷西那六十元是我寄的,让他了解实情,然后宽容他,不再去计较他的错失。
原谅他,又继续帮助他,这已经超越过了人性的底线,也超过了我的底线。
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没有将荷西视同家人的“心”,所以就不会给他视同家人的“爱”。
爱人如己(家人)”实在是人性的至高挑战,看来我,不只是我还有大家(哈,把你们拖下水),都必须在爱心上加紧操练,让我们除了有第一次的爱心之外,还会有第二次的爱心。@
附注:
或许有人会问,那第三次、第四次、˙˙˙˙˙˙次的爱心呢?
你们继续吧,我考虑考虑,哈。
像荷西这样的案例,能有第二次的爱心,我就觉得很了不起了。
终究大部分的人只不过是“中人之姿”(普通人)而已,并非“天姿国色”(富豪),所以爱心的延伸性,只能“有心”就很不错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