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1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布鲁塞尔25日专电)爱滋相关疾病引起的整体死亡率降低,10到19岁的HIV带原少年族群却因未获适当协助,死亡率持续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度就此提出指导方针。
世卫今天发表这项针对人类免疫不全病毒(HIV)带原少年族群的指导方针,建议各国政府为他们增加筛检、咨询及治疗服务,并检视法规,让他们不需父母同意就可接受筛检,另建议医疗单位改善照护及社会支援的服务品质。
世卫表示,全球约有210万名10到19岁的少年为HIV带原者,其中许多未获任何维持健康、避免再传染的照护和协助,另外还有数百万名少年有感染风险。
世卫估计,自2005到2012年,所有因爱滋相关疾病的死亡率下降30%,唯独10到19岁少年的死亡率因未获适当支援而锐增50%。
世卫HIV/AIDS部门主任希恩夏尔(Gottfried Hirnschall)说,这个年龄层的少年正从孩子转为成人,面临艰难且混乱的情感及社会压力,需要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服务;比起成人,他们比较不会接受HIV筛检,在坚持持续治疗方面,也需要更多协助。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带,许多出生时就带原HIV的孩童已长成少年,除生理出现正常变化以外,也面临慢性病、把病况告诉亲友、及预防传染给性伴侣等挑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HIV计划主任麦克鲁(Craig McClure)说,风险较大的族群包括少女、与男性有性关系的少年、注射毒品或被性剥削者,他们或受法规限制、或遭遇不平等、创伤、歧视,而无法获得筛检、预防及治疗服务。
他表示,所有HIV的新病例中,有1/7是少年时期感染。
另外,很多少年不知道自己有HIV带原,例如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估计只有10%的少年及15%的年轻女性(15到24岁)知道自己是否是带原者,其他地区的筛检和咨询服务也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