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官员公开财产与阻止腐败无关”?

人气 1

【大纪元2013年10月25日讯】近日,中共党媒《环球时报》针对“官员财产公开”的问题发表了一篇被戏谑为“脑残”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党媒再次将矛头指向俄罗斯,声称“俄罗斯的官员财产公开并未有效阻止腐败”。仅从这一观点我们似乎就能推断出,党媒的此番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且其中的字字句句都在强烈的表达被要求公开财产的极大不满和恐惧。

事实上,在《环球时报》这篇文章公开发表的前一天,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且与中国网民在网上进行了互动交流。而交谈中被视为触动了中共敏感神经的,是当中国网民问到官员申报财产的问题时,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异常淡定的反应。他直言不讳的表示“国家领导人申报财产很正常,全世界都这样做”。

与此同时,他还详细的阐述了俄罗斯目前通过的有关公务员的两项新的法律,即“公务员必须公开申报财产”以及“公务员不可在外国拥有资产”。对此他特别强调,“公务员财产一旦公开,如果发现收入和开支不相符,就说明其中有问题;而要求公务员关闭在外国银行的账户是因为如果官员要制定经济政策,那么他就定然要跟自己国家的经济一起分担风险”。据悉,作为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梅德韦杰夫首先带头公布了个人资产。

与俄罗斯官方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的,是数月前中国官方对财产公开表现出的畏首畏尾和普遍沉默的另一种明确态度。早在2012年末,就有近百名各届民间人士发起了针对中共官员公开财产的《公民建议书》签名活动,要求中国205位部级以上的中共官员带头公布财产。在民众呼声高涨的形势下,广州的一位人大代表却在媒体上公开宣称“财产属于自己的隐私,应予以保护”。此后在2013年2月底的一次有着二百多名纪委官员参加的中纪委的会议上,“财产公示”问题竟遭到了不约而同的回避。3月的“两会”,中共仍然没有推出任何有关“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条文。

面对一个在西方各国普遍视为“正常”的财产公示要求,中共官员的反应实在是有些言行失常。就拿此次党媒公开发声来说,那一番言辞凿凿不过是在为自己拒绝公示财产而进行的无理狡辩。在“官员财产公开”与“腐败”之间牵强附会则更是在混淆视听,转移视线。或许俄罗斯官方的腐败现象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若追溯其衍生、蔓延的根源就会发现,它其实孕育且滋长于苏联解体前的共产主义专制体制的土壤之上。俄罗斯如今的形势正如一位刚刚尝试服用新药的病人,即便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在为根除体内的顽疾竭尽全力。只要看清了症结之所在,明白了药理、药效以及如何对症下药,就能为自己赢得重新恢复健康的机会和可能。从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不可回避的会遭遇到各个领域所遗留下的积弊和问题,且这些积弊甚至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快速妥善解决的“重症”问题,但是如今制度的变革本就是困难得以解决,社会得以复苏的关键一步,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而在国家体制以及社会制度的整体变革中,对官员要求公开财产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步。不可否认,这一环节的带动和运行对新体制的运转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腐败即是变公为私,是将理应“用之于民”的大笔资产利用不受监督的特权纳入自己的囊中。公务员以及官员对外宣称的收入若是与自身账户中的实际收入以及名下资产数目相差甚远,且没有充分的理由证实其来源,那么腐败即成为现实。如此清晰的道理意在指出,打开户头让大家一看究竟,就是澄清自己不在贪污腐败之列的最好办法。

自古“心底无私天地宽”,而中共的这些官员恐怕是不可能拥有如此胸襟的,因为包藏私心本身就会让他们本能的对一切需要公开的行径表示抗拒。有消息称,一位中纪委官员与广东省多个官员进行约谈后发现,每个官员拥有的资产数目相当惊人,并声称“披露官员财产会引发民愤,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可见,官员财产的数目以及来源一旦公开,必然会震惊整个中国社会甚至世界。

不管怎样,事实终将胜于雄辩,官方总是在激起民愤之时就开始颠倒黑白的发表言论,这样做恐怕并不能有效的控制舆论、平息众怒,而“纸包不住火”的民间谚语也将无一例外的证明,掩盖的结果必定是自取其辱。有意思的是,从网路舆论对党媒文章所做的那些充斥着鄙夷口吻的评价看来,官员财产的数目及来源早就不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因此,官方此次的自编自导、自说自话也不过是将自己沦为“皇帝的新装”之笑柄而已。

相关新闻
法新社:高级学者会晤王岐山 提议官员公开财产
澳门立法公开官员财产中国网民反应热烈
中共官员称“上级要求”后再公开财产 被人作秀
网络失控中共慌抓人 反腐手表专家“花总” 被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