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隔间:“间取”,还是“plan”

本间至 / 译者:李豪轩

人气 88
标签:

日本人在建造房子时,屋主称房子的隔间格局为“间取”,而建筑师则称之为“plan”。究竟“间取”与“plan”是否相同呢?

如果去查日语辞典《广辞苑》,“间取”的解释为“房间的配置方式”。所谓房间的配置,就是指在一个平面上,房间的组合与取舍。可能,在这个地方横向宽度上感觉恰恰好,但是在纵向的长度上就完全不对。 

“间取”这个词本身就有这种微妙差异,所以建筑师们不喜欢用“间取”,而喜欢称“plan”。
所谓“plan”的第一个语意是指计划;第二个语意则是平面图的意思。因为包含有计划与平面图这两个含意,可说是意味着房屋的整体规划以平面图来展现,或许这就是建筑师会执著于“plan”这个字的原因。

不管是“间取”,还是“plan”,在考量房间的配置时,基本上都必须以居家的日常生活方式来思考。某个住宅就是专为某个家庭来建造,是非常私人性的建筑物。因此对于房间配置上的要求,就要能够具体呈现出,住在这里的这个家族的需求。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是将这个家族的需求都给展现到最极致了,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住起来舒适的家。为何会如此呢?

这是因为没考量到房间和房间、空间和空间的连接方式、开口部的位置或大小、由开口部进来的风或光、还有做家事时的动线、视线。如果没有一边将各种事物加以连结,一边考虑结构的话,就会造成住起来不方便、不舒适的结果。

所谓隔间就是一边考量牵连居家生活的种种有形、无形的事物,一边构筑而成的。所以不论是称为间取或是plan,居家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凝缩在里头。

只考量功能性,住起来未必舒适
比如说,水往低处流,风往通风处吹。如果在这流动的动线上加点载重,不管是水或是风,都可以在此形成一个停滞点。但是要是能将这个停滞点,再顺利地接上下一个流动动线,则这个停滞点就可形成一个小小的休息处。另外,有时如果将一条流动动线分为两条,可以使整体的流动更为顺畅。更可以在流动动线的旁边,做一个不受动线影响的停滞点,这样的话那里就可以形成一个安静休憩的场所。
在居家生活的活动中,有些活动也可以说是一连串的作业。回家时进门,在玄关附近的动作;做饭时在厨房周围及端菜到饭厅时的动作,仔细一想,一天内有数都数不尽的动作。

为了让这一连串的作业能流畅地来进行,就不得不考量隔间的功能性。可是,只要考量到功能性就行了吗?绝对不是这样。居家生活是在追求功能性之外,还必须讲求情调。不是光想如何做才不会造成流动停滞,而是要思考如何使流动更加顺畅,又能额外形成一个安静的场所。

功能性与情调的追求并非相左的事物,除了以使用上的方便性来考量隔间规划外,还要思索如何才能将居家生活所追求的安定感、安心感,这些无法有形化的元素加进设计中,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家
说隔间是居家生活的建构过程一点也不为过。

完成后的隔间就是人们要在这里生活数十年的地方。虽然说住宅是单调的东西,而在岁月的时间轴上一直存在的正是住宅。所以住宅就要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除了要具备功能性之外,还要能够充满恬静的气氛与舒适性。但这并非简单地将房间与房间串连起来就可达成,必须付诸各式各样的巧思来实现才行。

但是,一旦思考太过拘泥于逻辑框架里,隔间本身就会与生活脱节,容易矮化了本身该有的格局。住宅毕竟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不能用一般论的方式来统合构想,而必须从很多的特殊方案中,去理解与体会隔间的奥妙。

基于以上的想法,特以至今我在Bleistift一级建筑士事务所,所设计的住宅案件为实例,整理成本书。如果能成为各位建造房子时的参考,将是我的荣幸。

摘自 《理想的隔间图鉴》   圆神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在吸尘器内加这一物 让你家有清香又能除菌
忧郁症会引发心脏病? 医生披露两者关连
男性还是女性听力比较好? 研究结果揭密
该做的都做了 为何失智长辈仍快速退化?(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