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01月29日讯】《思想者》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代表作之一。自1880年诞生至今,它的“沉思”富有深义地被世界各地广泛运用。在纽约、伦敦、苏黎世、马德里、墨西哥、东京等20多个城市,甚至是在巴黎的地铁站和机场,都可见到《思想者》的身影。有的法国艺术鉴赏者分析说,罗丹是希望让人们快速的一瞥,就足以感受到“思想者”心灵深处的冥想,他做到了。
《思想者》象征诗人但丁
罗丹创作《思想者》的最初构思是源于意大利杰出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在地狱门前的思考。
1880年,罗丹受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e des Arts D□coratifs, Paris)之托,为其大门饰设计浮雕。罗丹以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为主题,设计了“地狱之门”(La Porte de l’enfer)巨型浮雕,取意“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的希望抛在后面。”
该群雕共塑造了 186个痛苦的形象,每一座雕像代表了该史诗中的一个人物,分别表现出人类的情欲、恐惧、痛苦、理想、希望、幻灭和死亡等情感。
后来,罗丹把其中的几个雕像分别独立出来,放大3倍,成为一件独立的作品,它们分别是《思想者》、《三个幽灵》、《接吻》等。
“地狱之门”工程之巨大,罗丹自1880开始,直至他于1917年逝世也没有完成。
创作《思想者》的初期,罗丹是用石膏制出了第一版比例较小的思想者,第一座较大的、用铜铸造的《思想者》是于1902年完成的,但直至1904年才在伦敦第一次对外展出,当时曾受到强烈的批判。
铜像高2米,长1.3米,宽1.4米。1914年,在罗丹追随者的组织下,把该尊铜像捐赠予巴黎市政府,并安置在先贤祠(Pantheon)前面,后于1922年移至毕洪宅邸(Hotel Biron),即后来的罗丹博物馆。自1923年以来,博物馆每隔10年对《思想者》翻修一次。
现代人对《思想者》的解读
《思想者》的造形是一个强有力的男子,裸著身子,弯着腰,屈着膝坐着,右手托着下颌,凝视着下面(地狱)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至于为何人物形象以裸体形式出现?也许罗丹是想以米开朗基罗英雄式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智慧与诗意。他解析道:“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出内在的精神。”
《思想者》以沉稳凝重的姿态,体现出其特别的内在“动”感,正如罗丹自己说的那样,“他不仅用大脑、张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思考,他还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紧的拳头和紧张的脚趾思考。”
亦有评论说,作品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表达了人文主义精神。罗丹刻画出如此的形象的“思想者”,是用来表现和象征诗人但丁,也象征罗丹自己,甚至全人类。雕像表达了但丁对地狱中的种种罪恶以及眼下的人间悲剧在思考,在对人类表示同情与爱惜的同时,内心也隐藏着苦闷以及强烈的思想矛盾。
注: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是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但丁被认为是意大利最杰出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大约1889 年。(Musée Rodin Paris提供)
罗丹简介: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具有显着的影响地位,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和布德尔(Antoine Bourdelle)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罗丹于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巴黎(rue de l’Arbal□te,今天的第5区)。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的一位雕刻家。
(责任编辑: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