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下载ios - 体育

社会的结构“富人与穷人”

李新
font print 人气: 114
【字号】    
   标签: tags: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终会存在穷人和富人之分的,所谓社会均富、大同社会是不存在的或者只短暂的存在。因为不对称是宇宙法则,一没有了穷富之分,社会能量便没有了流动的动力,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塌陷。盖因每个人的能量的差异化决定了群体势必分化出阶梯状的结构。

但社会要避免无限的分化导致极大的贫富不均,因为富人与穷人的关系本质上共生的关系,离开任何一方,自己都将不会存在。所以,便要求有一种社会制度来约束这种本能的分化,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不同的是,重心不同。资本主义的重心在于尽量发挥富人的能量,社会主义偏重于穷人,但无论在那种制度下,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利益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正如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所说,要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观点是违反人道的,也是违反能量制约关系的,物极必反,穷人的造反就可以消灭富人。在通常情况下,社会游戏规则由富人制定的较多,因为权力总是向财富靠近,但在革命时期,却相反。所以说,穷人的幸福只有在革命期间才会得到实现,尽管革命会给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有人问,富人和穷人到底谁养活了谁?有人说是富人养活了穷人,因为富人靠钱购买资产提供就业机会,穷人出卖劳动;有人说是穷人养活富人,因为穷人的劳动创造了一切,没有穷人的消费,富人的东西也卖不出去。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人类社会的最初级形态来分析,原始社会里没有货币,只有单纯的劳动,大家一起劳动才能生存,在这里谈穷人和富人没有意义。但随着工业的发展,货币的出现,才真正把富人穷人的关系复杂化了。谁的货币多谁就是富人,是个潜规则罢了。货币是什么?本质上就是一种符号,没什么使用价值,但约定俗成后,就不得了了。如果不靠货币交换,而只靠物物交易,富人穷人的差别是没有这么大的。所以说,人类本来是平等的,但货币的出现分化出了穷人与富人,谁获得这种符号的本事大,谁就是富人。

穷人的存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贫穷,饥饿,甚至是地狱;富人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幸福,奢靡,甚至是天堂;天堂地狱不在天上或者地下,两者就在人间!过度关注富人忽视穷人,或者过度关注穷人批判富人,都是一只眼睛被蒙蔽了,看得世界也必将是模糊扭曲的。社会的动荡无不是因为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看出来的问题;只有两只眼睛同时睁开,才能看清真理。

──转载自新三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画中右下角老百姓的一只手拿着意见及举报信件提交给当局,左下角权势阶层的一只手拿着有钱向中共的检查官行贿以求其为自己消灾。正中间纪检委办工桌上坐的是当局纪检委官员,他右手举着意见相,假心假意的接受所谓"人民"的意见,左手收着社会祸害给他行贿的钱财。这位检查官当然是来者不拒,笑嘻嘻的接受"人民"的意见、贼溜溜的接受者当事人的钱财。拿了当事人的钱财,自然要给当事人消灾。
  • (shown)有另一种智慧超越我们这个空间,我们对这种智慧的了解如同人对自己的灵魂一样陌生,而他却是无处不在的,时刻共存的,我们称之为真理。
  • (shown)挡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黑暗是暂时的,天地运行的自然舞动规律不会被改变的、不用争辩的真理!
  • 人们喜欢偶像、崇拜偶像,通常只因对偶像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很喜欢。也许喜欢某个偶像的脸,随之喜欢他的一切;也许喜欢某个偶像的性格、做派,随之喜欢他的一切;也许喜欢某个偶像的感觉,随之也喜欢他的一切……完全是“爱屋及乌”。甚至即使偶像们做了错事,我们在心里也不会埋怨,非常包容,非常给予理解。这是普遍现象。
  • 每个人不管从年轻到老,都在不停的追逐自己人生的梦想,不管为了金钱、名利、权势或是人生真理,总是在不停的追逐着,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希望。您是不是也在其中呢?
  • 幼年时候,家中有一本掉了页的旧字帖,那时上面的字还认不大全,只觉得开篇一段大抵是说有一几千里长的大鱼,又化巨鸟而南飞……,觉得有些奇异,还想再读,可是后面就越发读不懂了。
  • “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一句“名言”。无论新华社的通稿,还是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作为中国大陆“统一宣传口径”的中央喉舌,在中宣部统一领导下,再由几乎所有大陆媒体(在互联网以前几乎只有官媒)连篇累牍地重复,在历次重大政治事件和运动中,如反右,如导致大饥荒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如丢卒保帅打倒“四人帮(毛泽东的替罪羊)”,如1986年底清除所谓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如1989年掩盖“六四”屠杀真相,如迫害法轮功学员的所谓“反X教”运动中,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都验证了戈培尔的这句“名言”。
  • (大纪元记者张莉莉惠灵顿报导)4月24日晚,新西兰首都惠灵顿迎来了神韵艺术团的第二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出。开演前剧院内人潮涌动,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在谈论著神韵带给他们的感动、惊喜、震撼和许许多多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他们表示愿意把神韵的美好带给他们的朋友、家人和同事。许多观众表示与神韵相见恨晚,热盼与神韵明年再会。
  • (shown)人世本无常,岁月流逝如梦一场,曾经的梦想和誓言如落叶般随风飘荡到不知名的地方,但我始终相信当初说它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