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广东“自梳女” 会说英文爱吃牛油

人气 66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6月03日讯】少小离家老大归。中山-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中山,这就是澳大利亚籍97岁的“自梳女”张玉琴的生命轨迹。

据《南方都市报》报导,现居住在广东省中山市的这位近百岁的老人张玉琴,热情开朗,语言风趣。除了膝盖时有疼痛之外,身体十分硬朗。说起漂泊大半生、艰辛谋生的经历,张玉琴脸上时有笑容,平静地娓娓道来。“自梳女”往往需要经历“梳头”和“摆酒”的庄重仪式,许下自己一生不嫁的承诺。而张玉琴并未经历过这些仪式,她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做下了单身一生的决定。

4岁便离家做住家工

“弟妹一大摞,家里穷啊!” 张玉琴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讲述道,家中兄弟姐妹14人,她排行第二。自小家中以种桑养蚕为生,母亲身体不好,时常晕厥,张玉琴不得不从小就肩负起养家重任。

张玉琴刚满4、5岁,就投奔香港的姑姑,开始在有钱人家中做“住家工”。到了香港,“倒痰盂、擦地、洗衣,什么都做。”做饭的时候,由于个子太矮,还得搭个凳子,颤颤巍巍地站上去。

她说,当时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1、12点才能睡觉。“好辛苦啊!后来姑姑来看我,我一见到她,好委屈,哭都哭不出来,只是不停地抽泣,喘气。”张玉琴说,“没有一天不想家”。但是一想家的时候,就是想起“弟妹一大摞”,需要她更努力的工作来救济。

新加坡谋生苦学英文

这样艰辛的生活维持了近十年后,张玉琴便前往新加坡谋生,在一个英国军人家打工。由于从未念过书,为了能顺利工作,张玉琴硬着头皮苦学英文。“单单一个早餐,面包、咖啡、杯子、碟子、叉子……这里面就有多少英文要学!”她说:“为了学英文,压力很大,瘦了一大圈!”

时至今日,张玉琴的英文口语还相当标准。她说自己会听,会说一些,但是不会写,因为工作中“根本不需要写英文”。在对话过程中,“hall”(大堂)、“idea”(想法)……一个个英语单词不停地从这位从未上过学的老人口中蹦出。

这份南洋经历留下的印记伴随她的一生。张玉琴在餐饮上仍然保留着在新加坡时的习惯。“我早上喜欢吃面包,喝咖啡。我还喜欢吃牛油。但是中国的牛油根本不是牛油!太难吃了。”张玉琴的弟弟说,张玉琴偶尔还喜欢做沙拉招呼来客。

澳大利亚打拼工资高 很开心

在新加坡工作几年后,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英国军人家庭要调到澳大利亚,她便随其搬迁到了澳大利亚。没过多久,她便过上了早上打钟点工,下午在羊毛厂织羊毛、晚上在中国餐馆洗盘子的生活。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但是她说那段时间很开心,因为工资比在新加坡的时候更高,而且每周有1天半的休息时间。

张玉琴说,当时在新加坡、澳洲等海外打工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女性,而自梳女为数甚多。因为她们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忙于工作,也相对自由,便不必受家中结婚的催促,自己逐渐地也耽误了终身大事。有的便决定“永生不嫁”。

一心只念中山的亲人,张玉琴努力赚钱、存钱,寄钱给父母、兄弟、侄儿。哥哥结婚、弟弟建房、养猪养鱼她都给钱,并且觉得天经地义。她不识字,不会写信,只能靠来往澳洲、中国中山的“水客”(运货人)为家中寄钱捎口信。“水客来到华人会馆,就赶紧过去问他:有没去过我家看看啊?我父母、弟弟近况怎么样?”

大半辈子,辛辛苦苦,张玉琴却几乎未给自己留下任何积蓄。“从澳大利亚回国的时候,只带了几件衣服。什么值钱东西都没有。”

近百岁自己做饭洗衣

2005年,在外漂泊了大半生,90岁的张玉琴希望回到家人身边,到了香港与弟弟同住。2008年,又回到中山古镇显龙老家。

问起长寿的秘诀,张玉琴笑道:“可能就是阎王爷忘记我咯!”她说,生活规律,做惯苦力工作,也许就是她几乎不生病、如此长寿的原因。她还表示,自己并不孤独,只希望平安恬淡地过完余下的人生。

自梳女指的是已届婚龄的女子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自梳后的女人被称为自梳女。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强奸处女成中共官员新时尚 定性嫖娼引公愤
留学生在法国打工常识之二
揪违规卖烟 少年秘密客出击
慧灵珠子:中国少儿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