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2年0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文君香港报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瑰宝……”人生无论行至何处,走到何方,家永远都是避风的港湾,母亲永远都是最幸福的依赖。今年5月13日为母亲节,是全天下儿女回馈母爱的大日子。子女无论身在何处、多么忙碌,都要抽身回去和母亲团聚;此外,奉上母亲的心头好,更是少不了……
今年的母亲节送什么给妈妈好?小到康乃馨、一餐饭,大到金银珠宝、钻石玛瑙……,只要是儿女的一片孝心,母亲都会笑到“四万”口。而喜欢全年都有汤水滋补的香港人,海味更是老人家的贴心之选。为此,我们走访了香港有名的“海味街”,寻珍问宝,看现时什么最吃香?!
咸鱼青菜 老妈最爱
早期的港岛上环德辅道西一带并不叫“海味街”,而是“咸鱼栏”,因当时八成以上的店铺皆卖咸鱼。那时德辅道西多为四层高楼宇,大部分咸鱼档亦都“上宿下铺”,天台用来晒咸鱼。
1960年代起,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那里的唐楼逐一清拆重建成高楼大厦,香港亦成为全世界海味销量最大的地区,德辅道西一带随而演变成“海味街”,集散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味干货。
有着60几年历史的“合利咸鱼海产”为“海味街”仅存的两个咸鱼档口之一,无论招牌、铺头的样貌,还是经营方式仍保留传统特色,并充满着浓郁的怀旧气息。目前在泰国和孟加拉都有自己的工厂,从梅香马友、曹白、三牙黄鱼,到虾酱、虾膏等,一应俱全。两个掌柜,一个为服务逾60年的老板兄弟,负责一旁开单;另一位则坐镇收银和记账,服务亦超过20年。
年轻伙计对铺头和这条街的历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新鲜鱼儿和花功夫晒干的咸鱼一样价钱,谁还会买咸鱼呢?!伙计说,随着山珍海味的普及而渐淡的咸鱼生意却长做长有,因为50岁以上的香港人仍偏爱咸鱼青菜,更有年轻人开始喜欢这种怀旧的味道。于是,这间仅有的铺头亦越加受到媒体的青睐和海内外友人的关注,常有人从日本、台湾等地来采访拍照,本地明星王喜亦专程来做特辑,更有日本厨师从这里买虾膏回去参加厨艺比赛而获奖呢。
美国花旗参 蔡澜最爱
循着海参的影子而追随到“远兴号”铺头,记者发现自己的最爱──澳洲海参。因贪便宜曾试过国内的海参,最后发现:还是澳洲的海参最好味且靠得住。
原来那肥美的澳洲海参的原形却如小指头般大小,经过3天的发泡而变大,一斤便可发成一个面盆那么多。看来,学会自己发泡,不仅经济,还可随时吃到肥美可口的葱爆海参呢。
学会了如何发泡海参,才发现原来这位平易近人的大叔却是老板。看起来很年轻的老板,没想到已经在此经营了数十年呢。抬眼望去,那个和蔡澜合影的人不就是眼前的这位大叔吗?有香港“食神”曾到此一游,当然要追寻他的足迹,探幽寻宝了。
原来蔡澜常来光顾的是这里的花旗参。除了澳洲海参外,产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花旗参可说是这里的“镇店之宝”了。本人亦常买花旗参孝敬阿妈,但如何分辨真假呢?老板梁煊头头是道的介绍:好的花旗参不仅要看产地,还要看颜色和花纹。有些市面出售的颜色白白的可是大陆货呵,而颜色亦可能是漂白的。上乘花旗参则产自美国威斯康辛州,颜色微微泛黄,且有像树的年轮一样的花纹,吃起来不苦而是甘甜的味道,令人生津回味。
听梁老板讲,近年不仅大陆客来选购海味的比较多,来自台湾的顾客也不少,就连外国人都轻车熟路会逛“海味街”,会买海味中草药,会煲汤滋补。可见中国传统的养生术还真不简单!
贵价虫草 大陆客最爱
“海味街”的经营不同于香港的其它商场,这一段平日喧嚣的大街一到周日和公众假期,因为铺头休息而显得十分清静。看起来松散管理、各自经营的海味铺头却有一个统一的行会。成立于1946年的香港海味杂货商会,成员多是在“海味街”经营的海味商号及商人,平日会举行联谊活动,会庆时更筵开数十席,让海味商借此互相交流。
海味杂货商会主席麦澄波老先生是坐镇于“海昌号”的大掌柜,他畅谈海味的走势:原来每斤标价数千、上万元的鲍鱼、燕窝、鱼翅、花胶已不再是香港人的“专利”,许多大陆客不仅知道“海味街”,更专程来买货,而标价2、3万的虫草更是他们的最爱。
麦先生说,大陆人喜欢送礼,他们多数买贵价虫草、海味回去做人情。有些海产虽来自大陆,在大陆亦有出售,但不少大陆内地人却来香港选购,因为怕被大陆的假货欺骗。港人虽亦有光顾贵价货,但皆为自用。孝敬阿妈当然也是自家消费,而非做人情送礼了。
但他指出,“海味街”的铺头水分少,不会报高价出售,因此喜欢大幅砍价的大陆客觉得不顺气,而宁愿去那些报价高而杀价也高却仍然贵价的大铺头去买了。不过,无论如何,这些贵价的山珍海味主要还是大陆内地人消费多。大多数港人还是喜欢平价货品。
历史回顾
香港的“海味街”可谓历史悠久,集中所在地的德辅道西始建于1854年第四任香港总督宝灵的填海计划,因中途搁置,直到第十任总督德辅于1890至1904年后续完成。1904年这里由“宝灵海旁西”更名为“德辅道西”。
香港岛19世纪开埠不久,上环因临近码头,又有“三角码头”之称。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使上环发展成重要的华人商业区,至今已有大约一个世纪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介乎皇后街与正街之间的一段德辅道西,以及整条永乐街,演变成为海味及其它相关行业的集中地。许多老字号铺头充满怀旧气息,令人回味。◇
转载香港《优尚生活》第三十九期
(责任编辑:澹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