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事,世事难料。李薇一直想到西澳Perth探望曾经帮助过她的Rankin夫妇,可是一直因各种事务缠身,未能如愿。正当她打算准备在这个圣诞节一家人前往,却传来了Rankin老先生去逝的消息。人生有时就是这么匆匆,李薇心中除了伤感、遗憾,更多的是感恩,“要感谢那些曾经让自己成长的人。”
二十年过去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一点一滴,都历历在目。
那是1988年7月李薇从北京来到西澳Perth读书,通过朋友介绍寄宿在一对西人夫妇--Rankin家里。那时Rankin夫妇的儿女已搬出去住了,他们把李薇当作为自己女儿一样看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教李薇学英文、帮她找工……,使身处异国他乡的李薇感受到家庭一样温暖。
让李薇感受最深的是澳洲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平淡生活中体会到温馨。想起从小生长的地方,本来应是很向往的,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中国那不正常年代里(文革前后),中国民众生活在动乱之中,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受到冲击。李薇生父也在文革结束不久就过世了,她自己很久以来都过着单亲和独自的日子。来到Perth后与Rankin夫妇俩生活在一起,享有一般家庭那种本来应该拥有的家庭生活,感受到父与母的给予儿女的关爱,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温暖着中国女儿的心。那种温馨、自然、融合的纯朴平静生活,体现了澳洲人的生活是在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李薇在西澳Rankin家的那半年生活里搜寻到了太多的感动。不懂英文,Rankin太太从日常生活用词教她认、读、听、写,有了进步,Rankin太太就让李薇听完一段对话后将其复述下来。经过这样反复练习,使李薇英语水平进步飞快,这是在语言学校都没这么快学到的东西,李薇却在一个澳洲人的家庭生活中学到了。
每个新移民或留学生初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或工作都可能会碰到许多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事情。入住澳洲人家可以学到如何理解西方人的人生观和生活常识以及口语在平时的一些用法,这些都是教课书里没有的。李薇在初来的半年时间里,从学语言到生活上购物、出行如何查地图,甚至如何使用黄页等,在Rankin太太帮助下,李薇很快就适应了澳洲生活。
Rankin夫妇是一对虔诚基督教徒,每个周末都上教堂作礼拜,李薇也常常跟着他们去。从Rankin家人身上李薇看到澳洲人那种纯朴善良品质,也了解到澳洲社会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澳洲人热衷于做义工。多数澳洲人除做好自己本职外,通过做义工形式把自己许多业余时间贡献给社会、服务社会。
李薇也正是从澳洲人这些平凡生活中学到,要融入澳洲社会,首先要贡献社会,与很多澳洲人一样义务的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无论是社团,还是其它工作,看到需要的就伸手帮一下,使得整个澳洲社会形成这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人们在这其中和谐、纯静生活。之所以然,上天给予这片土地肥沃、富饶、阳光、灿烂。
后来李薇来到悉尼工作和生活,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意。记得有一次,李薇的一位老顾客Simths太太到李薇的缝纫店取完衣物后,等她的丈夫接她回家,约半个小时没见到丈夫来。Simths回到店中问李薇,正好另一顾客与Simths太太同住一条街可以带她回家。40分钟后有人来告诉李薇,Simths先生心脏病发作,先去看医生了。随后李薇将此消息转告Simths太太让她不用担心,不久Simths先生也回家了。
看上去这些事平平凡凡,可是从中却看到澳洲人的那种互相、互爱精神。李薇感慨自己很幸运能生活在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环境之中,也在融入这个社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贡献与回报予这个第二故乡。
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泉涌相报”。我们来到了这个世上这个过程中,都会遇到别人给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也许我们不能一一回报,但我们心须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对所有的这一切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