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凤凰体育 - App Store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反思

梁舜惠
font print 人气: 1991
【字号】    
   标签: tag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话,是我最常用来勉励小朋友努力上进的一俗语。何止是小朋友,每每遇到不如意的际遇,这句话都是我咬紧牙关前进的原动力。相信,同样也把这句话当成生活座右铭的,大有人在。

前些天,我家那还在念小学的小妹突然告诉我说她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追问原因之下才知道,原来她近日参加的挥春比赛,她苦练出来的水准被置疑否定。这年仅十岁的小朋友在传达这句话的时候表情甚为阔达坦荡,然而听进我耳里,却痛在心里。

我尝试了解这小朋友心灵被扼杀的痛楚,自己竟又心急口快的覆了她一句:“参加比赛,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话说出口后,我自己是后悔万分,这显然不就和我平日灌输她“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理念形成对比了吗?

付出并不等同于收获,这个道理我何尝不懂?职场工作上,胜任高职的不一定是能者,成功签下合约的计划书不一定当中最优越的,最努力加班的员工领的利润不一定是最高,选秀比赛的冠军未必就是个实力唱将……社会里这种实例不胜枚举。

越渐年长,我们越能明白,要成事,靠的不止实力,还要靠天时地利,就算有美好的际遇也偶尔难防小人明枪暗箭。所以,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这种所谓付出并不等同于收获的状况开始被灌上“司空见惯”的标签,因而,我们都变得不懂去争取,反倒是学会豁达的坦然接受、面对。

可在我小妹这个年纪,理应还在学习童话故事里弃恶扬善精神的小学生,却得应付这个功利社会的丑态,纵然残酷,又奈何?

我绞尽脑汁,想尽话语安抚她那初创的心灵,反倒是她的一句回应让我慰藉。

“真金不怕红炉火,我问心无愧就好!”

她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早前电视节目“悬案”的一个标语──事实不容扭曲,真相无法掩盖,谎言难成真理,只是公道,真的自在人心吗?

我顿然茅塞顿开。小妹经一事,长一智是收获、看透别人的假情假意是收获、能够有坦然面对阻障的勇气也是收获啊!小妹心智的成长的确比任何物质奖励更有价值啊!

看着小妹思想比实际年龄成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前辈们都说学书法的孩子知书达理。我知道,经这一战,她会活得更刚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安琪综合报导)北京维权律师江天勇屡次为中国弱势团体争取权力,不断遭到当局的骚扰和打压。历经肉体上的关押、酷刑,精神上的羞辱、恫吓,甚至是洗脑的“反思”教育,在逐渐挣脱中共套在他身心上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后,于不同场合道出其良知上“反思”的心路历程,义无反顾地决定继续走在为中国人维权的不归路上,描绘出“肉体可摧残,意志坚不可摧”的勇者画像。
  • 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贾伯斯(乔布斯)逝世的消息继续在中国网民中激起强烈震波。人们在互联网和苹果专卖店纪念这位传奇式的美国人。网络专家们说,没有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国很难造就一个像贾伯斯这样富有创意、影响世界的企业家。
  • 最近网上报导了这样一则消息,现年26岁的越南女子阮莳芳(Nguyen Thi Phuong)在2008年食用海鲜后,过敏反应特别强烈。在服用药物一个月后,过敏症状好转,停药后,皮肤却开始松弛并出现皱纹,从20多岁的年轻美女变成看似70多岁的老妇,很多医生认为这是她服用太多类固醇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
  • 循着现代艺术史的脉络,检视工业革命兴起后的机 械文明,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可见其对艺术的影响,是逐步的从艺术家作画的方式(印象派、表现主义……),笔触到所用的材料,一点点的影响画家看世界的观点 态度(达达、杜象、极限主义……);从感发性的潜意识到意识(超现实主义、观念艺术),最后成为整个现代艺术的思维逻辑;至今的当代艺术,也还在这条脉络 形成的框架里演绎、浮沉着。
  • 【大纪元2011年10月26日讯】中国佛山市被货车反复碾压的小悦悦走了,尽管很多国人在为她心颤、为她落泪、为她反思,毕竟所有的努力都没能留住她,她稚嫩的身心最终承受不了重压和冷漠,她选择了离开。 在悦悦离世的前一天,20日上午,四川泸州一辆货车撞倒一名读幼儿园放学回家的5岁小男孩。目击者称小孩被撞后又马上翻身爬起来,去捡落在地上的雨伞。但是,车子往后退了一点又往前开,再次把孩子卷到车轮下,然后车子继续朝前开了大概10米后被叫停,那时卡在车轮下的孩子已经面目全非,当场死亡。 小悦悦的悲惨得以让世界震惊,原出恰巧有监控录像将她被撞、被辗,以及18位路人的冷漠记录在案。否则,她会像那位先她一天离去的5岁男孩一样,死得默默无闻。类似悦悦的车祸在中国并不少见,“撞伤不如压死”的自保理念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已经不下10年。10年前笔者在中国工作时,公司的同事就常交流这样的心得和案例。有次,副总开车撞到一个农村老汉,公司上下都在打听老汉死没死,并一个个发表“撞伤不如压死”之类的高见。笔者的同事并非中国异类,两次辗过悦悦身体的肇事司机也有类似的表白和心态。为了避免“麻烦”,旁观者拒绝伸手,肇事者想一次性了事。 9月初一位88岁的老人在武汉去世,此前他在市场上昏倒,超过1小时都没有人帮助他。路人或许害怕他是一个假装的病人,事后会把救助者说成肇事者,这是多年来盛传的欺骗模式,也成为人们冷漠的托辞借口。在中国,每一次类似事件发生时,绝对不缺反思与声讨的声音,声讨、再声讨,反思、再反思,冷漠依旧冷漠,巡返往复。
  • 自从看了《弟子规》之后,才知道有《孝经》这本书,才发觉以前对“孝”的理解真是十分肤浅,从来不知道孔子把“孝”放在这么重要的地位,只知道他说过“百善孝为先”,却不知道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孝”在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一切道德标准的基础。
  • 美国影片《绝密:五角大楼文件之战》近日在中国上演,受到中国民众热捧。影片描述美国1971年的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美国政府状告《华盛顿邮报》,最后政府败诉,影片凸显了政府正当的保密权与公众对政府行为知情权之间的尖锐冲突。[让观众反思政府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有保护国家机密的权力?
  • (shown)只有用不一样的眼睛才能透过形形色色的假像看到真实,也才能明白失去并不是坏事,反倒让我们舍弃种种包袱,离生命的本真更近一步……
  • (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美国民众很少人知道美国前贸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也不记得她做了什么事。但对中国来说,一般民众会在街上跟她打招呼并谢谢她。
  • 驻华使节今天在外交部长杨进添陪同下观赏电影“赛德克‧巴莱”,并与导演魏德圣座谈。有使节说,好故事能提醒人类爱好和平、勿重蹈历史覆辙,这是他从电影中获得的重要讯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