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筝:闲话龙年春晚的“收视率”

人气 6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2月03日讯】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近日宣布,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直播吸引了7.7亿中国观众收看,收视率合计为32.75%,市场份额合计为69.83%。很多民众却质疑:春晚的收视率真有这么高吗?到底是按照什么方法和口径统计的?其中有多少属于“换台路过”?有多少属于开着电视聚餐、打牌或睡觉?

看春晚成为民众一种习惯性动作

每年的春晚结束后不久,央视便会忙不迭地给出收视率,而春晚的收视率似乎一直挺争气,即便不是逐年攀高,也始终在高位徘徊。

去年此时的网络上,一条微博被疯狂转播:每年除夕,我们不是在看春晚,我们只是在尽孝心。这话之所以热传,是因为民众感同身受,对此产生极大的共鸣。春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符号表情,衬托着民众对节日的期待,以及对家人团圆的欣慰。

看春晚已成为很多人的除夕惯例,只是一种下意识的习惯性动作,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大陆民众不是在看春晚,而是在尽孝心,在享受团圆。

《北京晨报》在《看春晚关乎习惯无关好坏》一文写道:“遗憾的是,每年春晚结束,总有人不厌其烦地叙说着,今年春晚的收视率又是如何高,又有多少人在看春晚,在我看来,这些数据,除了能满足部分人那些低微的虚荣心之外,的确没有更多的实际价值。对春晚而言,哪怕其有7.7亿人观看,也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这只关乎习惯而无关好坏。”

收视率──“收率”高 、“视率”低

每年都被CCTV自夸的春晚“收视率”的数据一出来,就常被广大观众和网友质疑,认为那么高的收视率恐怕很虚假,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在除夕夜去看春晚,而是忙着发短信、打麻将、吃年夜饭、甚至在网上玩游戏……家里人可能也在纷纷忙别的事儿,并没有认真地看。

即使很多人声称自己没怎么看,春晚收视率应该会很高,道理很简单,在大年三十的晚8:00到大年初一的凌晨0:30这个时段内许多家庭的电视机多半会锁定在播放CCTV春晚的某个电视台(省市级地方台会同时转播)。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吕哲在《闲话春晚的“收视率”》一文中写道:“也许,由于节目不对口味,大家会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去玩自己的游戏或做别的事情,但电视机接收的信号却始终是‘春晚’。简单点儿说,即使没有‘视’,照样在‘收’,调查得到的‘收视率’很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收率’,而有可能忽略掉了‘视率’这个其实非常难以准确统计的数字。”

南北差距大 南方三省均在10%以下

有民众在网上贴出春晚收视率地图,可以看到南方北方差距很大。在北方,去年辽吉黑三省的“收视率”均达85%以上,最不灵光的是两广和海南三省,全在10%以下。对于南方观众来说,探讨春晚是乏味而不是有趣。正如每年网上评论春晚新闻跟帖中,有很多南方网友说:“还谈春晚干什么?我们已经不看春晚了。”

大概是因为小品相声这些语言类的节目都是用北方人最挺得懂的普通话表演,其间更穿插了无数东北方言和逗乐包袱,以主要讲粤语、闽南话为主的南方省份的群众对此并不“感冒”,加上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所以他们也不会觉得赵本山黄宏们的小品语言有多好笑。


有民众在网上贴出春晚收视率地图,可以看到南方北方差距很大。(网络图片)


香港媒体总结了央视春晚被民众抵制的几个原因,第一就是节目内容说教严重,文艺舞台变成了洗脑舞台;其次是央视春晚办了近30年,几十年如一日,风格陈旧;第三是节目内容假大空,把传统温情除夕夜变成愚民节。

责任编辑:柳笛

相关新闻
大楚兴:对央视2006年春晚的反思
央视春晚增加“语言类节目”奥妙何在?
春晚“利润神话”:成本1000万广告6.5亿
小磊:由王菲的假唱风波说开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