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1年09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报导)9月19日,新华网下属的《经济参考报》报导称,南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已传导至北方,吉林十几万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普遍遭遇“三荒”面临倒闭。而接受大纪元采访的东北中小企业主披露,“改制上市”是导致企业破产的主因,是人治的结果,党媒报导是混淆视听。吉林官方称党媒“推测,非现实。”
中小企业:改制致企业倒闭
在长春的吉林华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曾用名:长春衡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衡器总厂),始建于1932年,是中国专业从事称重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厂家。9月19日,这家企业的一名原负责人张铭(化名)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吉林当局在长春推行几十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他们是被改制而倒闭的企业。“去年我们企业的职工全部失业。”
张铭无奈地说:“改制都是领导说了算,是人治的结果,不在市场,也不在‘三荒’。我们厂有80年历史了,一千多人,改制改没人了——在企业工作几十年的职工被迫走人。企业卖给当地的一家大企业了,今年初给职工办理一次性买断,以后都不管了。谁有钱谁就把中小企业买下来。”
记者问,当地倒闭的中小企业数量及“三荒”问题,张铭称,他没有了解到吉林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但称“三荒”是企业倒闭原因是混淆视听。
中国吉林网报导,9月8日,吉林省政府举行经济技术顾问座谈会,声称协调解决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省长王儒林在会上发言,副省长陈伟根主持座谈会。3月5日联合网报导,吉林证监局联合长春市金融办举办了长春市中小企业上市知识培训,加快改制上市进程。
“资金荒”?企业局:媒介舆论有人为因素
《经济参考报》报导“资金荒”时,引用“吉林省纳资达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军安的说法:现在银行贷款利率6.3%,不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至少要上浮30%以上,很多企业须有担保公司介入,需要费用,再加上公关费用,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要超过12%,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
记者在网上搜索“吉林省纳资达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显示,该企业在长春市朝阳汽车产业开发区二区。公司介绍为:“本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我市中型的汽车配套设备制造产业,主要是生产一汽汽车配套原件设备,于2008年迁入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汽车产业开发区,现有4000多平米的生产车间,以及几万平米的场院。现如今年产值三千万元以上。”
该企业没有在114查号台登记联系电话,而无法联系到该企业。
大纪元记者去电长春市朝阳区中小企业局,询问当地是否面临“大量中小企业濒临倒闭”,一名女士回应说:没有大量。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媒介舆论有人为因素,不好说。整体情况可以问长春市中小企业局。截止记者发稿,长春市中小企业局电话无人接听。
小企业主:东北保守 不似南方流行贷款
在长春的“吉林省旭东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贾先生对大纪元记者介绍,该企业是私人小企业,有300多员工,已经营20年。“我们搞建材行业,与建筑商、开发商做生意。这些年依托房地产市场暴利,我们的利润在25%,还不需要融资贷款。房地产市场整体不行了,我们就不行了。”
贾先生还说:“2008年金融危机时吉林很多企业倒闭,中小企业受打击很大,能生存下来的企业不敢像南方的企业那样贷款。举例说,东北人保守,有一块钱不干五块钱的生意。再有长春有‘一汽’,所以做汽车零件的小企业特别多,从原材料到成品都属于暴利,据我了解,这些企业利润比较大,不需要贷款。当然不同行业有不同情况。”
对于当地的“招工荒”,贾先生表示,长春小企业太多,每年不断在增加,不是说缺少工人,是有相关技能的人员短缺,所以说招工较难。至今没有听说吉林大量中小企业要倒闭。
吉林市中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大纪元记者表示,该企业经营3年了,是50人左右的微企业。企业科技含量较高,到目前没有遇到什么困境。
一名长春退休老职工表示,东北是宝地,木材、煤炭丰富,强势大企业都被政府“调控”夺走了——“国家控股”,政府不会让这些企业倒闭,也不会让他们发展强大——不会让职工工资很高,对中小企业的吞并掠夺便可想而知。
“原料荒”企业:销售没任何困难
《经济参考报》称,长春昌驰混凝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峰告知,当前他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原材料涨价,涨幅基本在10%至20%,企业生产运营压力大于往年。
19日下午,大纪元记者去电长春昌驰混凝土有限公司销售部,询问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是否面临困境。一名销售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我们在正常生产。我是销售部的,我只能告诉你我们销售没遇到任何困难。”
记者问:你们面临倒闭?答:不是。记者:遇到什么困境?答:没有。记者:原材料涨价?答:原材料不归销售部管,你可以问办公室。拨通该企业办公室后,记者问企业经营状况,濒临倒闭?对方:倒什么闭?挂断电话。
吉林官方:内部没沟通好 该报的没报
《经济参考报》的报导称,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白绪贵说,首先就是企业融资难,不少企业资金链条断裂。
大纪元记者去电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请对方介绍几家当地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接听电话的人士称:“你不用去问了,这个报导有偏差,媒体的选择点不一样,该说的东西它没说出来。它只是一种推测,根本不是现实。”
对方还表示,《经济参考报》是新华社下属的一个媒体。“报导出来之后,我们已经联系新华社了,内部没沟通好,他们的记者过几天可能还来。”“它作为媒体有它的话语权。吉林倒闭企业是有,但没有大量倒闭。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国性的,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不是只对吉林省……”
记者请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白绪贵接听电话,对方表示,白去吉林通化出差了。
责任编辑:姜斌